周久健主任表示:“死亡游戏”此前就曾在校园流行,又叫“心跳游戏”或“闭气窒息游戏”,最早源于欧美及东南亚等国青少年当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传入我国,在内地和沿海城市的少数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传播。其后,该游戏虽经几起几落,但始终难以完全禁绝。
近日 一种“死亡游戏”在校园流行 该游戏被称为 “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 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 并曾发出尖叫,伴随满脸冷汗 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 这位家长表示 “我儿子这一次 还有网友表示 自己侄子的同班同学 看到相关报道后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周久健表示 这类游戏我们之所以称为死亡游戏 主要就是体验者通过 靠墙深呼吸、憋气 再由其他人用力按压胸口 使心肺活动受到限制继而导致 大脑缺血缺氧 让体验者快速达到窒息状态 网上有部分体验者发过自己玩该游戏之后的“所见所感”,有人说是“看见童年场景”,也有人说是“目睹梦幻景色”,甚至还有人觉得是“前世记忆”。 周久健主任表示:“死亡游戏”此前就曾在校园流行,又叫“心跳游戏”或“闭气窒息游戏”,最早源于欧美及东南亚等国青少年当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传入我国,在内地和沿海城市的少数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传播。其后,该游戏虽经几起几落,但始终难以完全禁绝。 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对此明确表态,“死亡游戏”极易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教育部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强管理,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周久健主任强调,大脑缺氧超过四到六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就是抢救过来也可能是植物人。希望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告知他们这类游戏的巨大风险。 为了预防更多悲剧的发生,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应该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孩子们的风险意识。周主任呼吁,除了加强教育之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管机制,从根本上杜绝这类危险游戏的传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健康科普,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103A04A3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 19:29 , Processed in 0.0360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