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点开这篇文章之前,你的思绪是否正被这些念头缠绕:
“脏衣服嘛,不急,攒几天一起洗,省时又省力。”
“报告?还早呢,截止日期一个月后才到,我半个月就能搞定,时间多的是。”
“任务虽未了,但劳逸结合才是正道,刷会儿手机,就当给大脑放松放松。”
“今天好累,跑步先放一放,明天再跑也不迟。”
……
尽管古训常鸣:“今日事,今日毕。”但马克·吐温那略带调侃的话语也时常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别把事情拖到明天,你可以拖到后天嘛。”“拖延”仿佛自带一种魔力,无论我们如何挣扎反抗,如何抵死不从,它总是会卷土重来,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离 2024 年结束不到 60 天了,或许有什么方法可以摆脱拖延症吗?拖延,是一种明知会让事情变糟却仍然推迟的非理性行为——似乎只要不立刻面对问题,一切就还能缓一缓。即使我们对“拖延”的后果心知肚明,仍然难逃其手。仔细观察会发现,立 flag 最多的人,往往最拖延:他们热衷于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却在执行时屡屡受挫,无法将美好的愿景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但先别着急自我否定或泄气沮丧,因为这不是你一个人才有的问题,而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天性!大脑科学和动物实验的结论都表明,拖延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将近一半缺乏自律的人是受基因影响而更容易拖延。确切地说,“拖延”源自前额叶皮层和边缘系统两套大脑系统的对决。边缘系统注重眼前利益,对即时的快乐和满足反应强烈,比如逃避困难任务带来的短暂轻松感;而前额叶皮层则负责处理长期规划、后果评估和冲动抑制,促使我们关注长远目标,即使这意味着要放弃眼前的舒适或乐趣。如果前额叶皮层的功能不够强大,或者我们对长远目标的重视不足,就更容易被边缘系统的即时冲动所驱使,选择拖延。这也是为什么,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往往较弱,因为他们的前额叶皮层仍在发展中,还不足以与强大的边缘系统抗衡,容易被当下的新鲜事转移了注意力,导致本该着手执行的任务一拖再拖。因此,年纪越大理论上越不容易拖延。然而,即便月龄超过 360 个月的大龄宝宝也常常被拖延困扰。这并非因为前额叶皮层不够强大,而是现代环境的诱惑实在太多,让边缘系统频频“上头”,不断叠加一层层 “buff” 。面对琳琅满目的即时满足——无论是刷短视频、玩游戏,还是即时社交和购物——我们的边缘系统不断被激活,短期奖励的吸引力大大压过了长期目标的理性追求。前额叶皮层的理性规划能力虽然仍在,却在强大而随处可见的感官刺激面前屡屡败北。 由此可见,拖延既有先天的成分,也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强化。不得不感叹,会拖延的是常人,不拖延的是超人。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的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Piers Steel)对 800 多项关于拖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最终找出了 4 个最可能导致拖延的原因: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目标和回报太过遥远。我们可能会因为任务难度太高没有信心完成而迟迟不敢开始;也可能因为任务太简单感觉索然无味缺乏激情,而没有动力投入;甚至可能是因为害怕成功后带来的更大责任和期望,潜意识中自我设限。然而,在截止时间(DDL)面前,所有的借口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再没信心的考试,也会临时抱佛脚;再没意思的任务,也会加班埋头干。研究证明,一个和拖延有强关联的影响因素,就是任务完成(或回报)与现在相距的时间间隔。无论是科学分析还是经验总结,都一再验证了这个共识——拖延虽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管理问题,但 DDL 无疑是克服拖延的最强利器:越到 deadline 时刻,越文思如泉涌;能拖的时间越少,执行的动力越强。是时间而不是理性影响了人们的选择偏好,那么,想要打败拖延,或许我们也需要借助时间的“魔法”,推动我们前行。被誉为美国“时间管理之父”的阿兰·拉金(Alan Lakein)提出了利用零碎时间的“瑞士奶酪法”,该方法强调将大任务切分为多个小块,就像瑞士奶酪中的孔洞一样。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零散的时间段见缝插针,我们可以逐步完成这些小任务,而不必等待大块的时间来集中精力。具体方法可以总结为“2+3+5”的公式—— 即使某项任务需要 10 个小时来完成,也并不意味你要等到能抽出一整块 10 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开始。实际上,很多步骤在 15 分钟、10 分钟甚至 5 分钟内就能完成。例如,今天花 10 分钟列清单,明天用 10 分钟整理资料,后天用 10 分钟草拟大纲。这样的分割不仅让任务变得易于着手,也让我们在执行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掌控感和成就感,原本庞大的任务将被逐步推进,最终实现目标。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设定的时间限制越短,我们就越容易起步,也更容易坚持下去。对于 “拖延钉子户”来说,可能即便 5 分钟看起来都像是难以逾越的障碍,那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门槛——1 分钟或许太过短暂,但 2 分钟,这个不长不短的时间段,却足以让我们完成许多小事,比如整理桌面、回复一封简短的邮件,或是进行一次简短的冥想放松。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103A017N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