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N. G+ W) V5 O# y; w' ^, G: s
9 j3 j) w. r4 i* N; z鲁先生的朋友圈,微信好友的评论引发热议。图片来源:潇湘晨报
V2 u. O9 W. q2 n# R近日,一则 # 辞职后去旅游发朋友圈被说了 # 的话题登上热搜。新闻中,网友鲁先生自今年 3 月辞职后,已经在国内玩了 20 几个城市,并常在朋友圈分享旅途照片与感想。一位微信好友在其发布的动态下评论:" 一直在外面玩?家里有矿?都不工作的吗?呵呵。" 对于辞职去旅游,鲁先生表示," 我以前那个行业不会去做了,确实压力太大,一直要加班,我喜欢更自由的工作,以后哪怕实在找不到工作、哪怕去摆摊,我都不想回去上这个班了。"
5 ^% R5 O; g9 m+ U2 s( u这位微信好友的看法,到了舆论场,大家普遍判断是,不该随意评判他人生活,应当给予基本尊重。但其实,两个人是面临同一种局面,只不过做出了不同选择,一个选择了逃离,一个选择了妥协,两人的看法和选择,并没有高下之分,但戳中的却是现实共同的无奈和焦虑。+ \# X( U, {, S$ Q9 a3 Y
这种无奈和焦虑,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相对普遍的存在。从最近一段时间几个关于年轻人的热门议题就不难看出,比如 " 年轻人不上进只上香 "" 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 " 等话题,还有年轻人热衷于 " 躺平 "" 断亲 " 等现象。! ]6 e. B9 ]/ c" H: V4 I, X
看热点别光看表面,要多问一句 " 为什么 ",因为热点背后的问题和本质,更值得关注。就这些话题和现象来说,当代年轻人在工作、生活乃至未来等方面的诸多压力、困惑和困境,就是症结所在,使得他们身不由己。
, z! b1 E- d) g; E! n) n比如说,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 4 月份中国就业数据显示,16 — 24 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20.4%,创历史新高。就业都难,何以奋斗?进一步看,年轻人之所以寺庙上香、脱下长衫、裸辞旅游、选择 " 断亲 ",大多并不是因为他们吃不了苦,没有人情味,而是他们认为当前的工作和社交,寻找不到价值与意义,且很难有一个正向期待,社会压力较大,上升空间逼仄,让自己处于 " 原地打转 " 境地,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这种境遇下,迷茫甚至想逃避,缺乏人生方向感,都是正常现象,不必横加指摘。
q: W" R2 O! i( h% R q. w社会应该做的,就是实事求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这些现实痛点上。与最真实广泛的年轻人同频共振,和他们有 " 共同体感 ",关注最真实情况,注重最公共的价值。近期有媒体提出 " 要把真问题送上热搜 ",表达的也是同样观点。5 b" Z- ^2 M- X: c; O
那么,真问题为什么送不上热搜?很多时候它会被扣上 " 负能量 " 的帽子,被各种围攻和曲解。以年轻人话题为例,冲上热搜的,要么是借着专家之口开着上帝视角,教年轻人做人做事,要么是找些极端个例,动辄年入百万,日入 9 千,渲染年轻人赚钱很容易。如此,让年轻人如何能够与之共情共鸣,我们的社会也与 " 常识 " 渐行渐远。& u5 {4 z) X+ I1 |$ d7 q' D# z
再说回 00 后裸辞旅游这事,关注焦点别走偏。裸辞旅游不是原罪,执着工作也不是问题。最流行的说法是,既要过好眼前的苟且,还要兼顾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就需要社会在关注、解决一个个真问题中,为年轻人的 " 轻装上阵 " 扫清障碍。, U7 e7 r9 m1 e) n9 Q" P5 O S* F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