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18|回复: 0

离婚后,她开始写爱,写背叛,“看看做成年人是怎样一回事”|Toni Morrison

[复制链接]

19

主题

0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发表于 2019-8-8 16: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 B/ f( V# _9 \
" I4 t5 {( m3 N) L
; [0 f. |( R; M5 j  Y; m
 4 g0 k: o: V# R" ?  d  u
日前,88岁的诺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去世了。她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也是现代独立女性的典范。; {# R/ ?% Y- A. }& x9 l7 E

2 t/ b* A1 [. o$ ~* I' b2 e
' h- m* c/ Q3 F2 m2 C
年轻时,莫里森并没有想过成为作家。她那时在大学里任教,27岁时和一位建筑师结了婚,先后生了两个儿子。但这段婚姻只持续了六年。
6 f$ Q7 T) x' @离婚时,第二个孩子还在肚子里。  z" a" W6 P" I) D  ]8 x
此后,她再也没有结婚。
1 l) g* h' f# v5 G2 J2 m: l有人指,莫里森是为了对抗离婚后的孤独才开始写作的。她回应道,“可以这么说,虽然它简化了现实的复杂。”( ?1 ^5 Q" ?" J: c
: n, S) u8 f" ^1 h/ O, ^

! Z9 O  X6 e% r3 q2 G& V8 ~8 }
0 E8 O/ v6 Y6 _0 @. @+ s2 Z! f

4 l2 E6 M; g0 d8 C
8 F& b2 W7 ^; Y2 t. F$ a1 v
莫里森的处女作,卖得很一般,50多岁后才迎来普遍的赞誉。
, v6 ^+ r8 g+ U" m: ^1 U+ T
) y( J3 ^# c4 Z' i! j
在很长的时间里,她都有朝九晚五的工作,独立抚养两个孩子。她感慨过,男作家们从来不用考虑这些。# h8 w5 n4 \; M+ c
0 n4 P3 P8 O1 B  G; i
( X: t. c$ f; B
她开始写作也不是为了赚钱——在那个时代,她还没听过有像她这种出身的女性靠写作成名的事儿。
4 M& p  D1 b! J她是感到了有些东西非说不可,有些答案她必须要去寻找。9 t% C# s" P) r- m

/ m4 u+ A/ N7 U9 w8 O6 ~
) F7 ^. y) @7 e- u; R
. P. }) N) ?1 \) L5 D
在诺奖(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辞时,莫里森说,文学会创造意义,让语言沉思,”语言能保护我们“:& ^& F9 j  U/ i: P' B+ p$ x! }
“告诉我们做女人是怎样的,我们才会知道做男人是怎样的;告诉我们什么在边缘移动,在这个地方,没有家是怎样的,离开了熟悉的家四处飘游又是怎样的;告诉我们生活在城镇的边沿,无法忍受你的陪伴又是怎样的……”
  L4 X% c  c. J( h( I& N) M2 C& A, E( y7 M0 R) ]. T
9 \2 J, W* R" m0 w3 D% a2 L2 x* E
 . H- b- W9 F; T! s  C3 D8 u2 K8 P
# W  ?3 h/ M! |! V7 d* N

7 }6 g; u4 T# {  m2 J) P
01
5 L% W$ Y" E1 k2 j7 E9 K
“让我重新开始吧,

) P) y) D5 Q9 H
看一看做成年人是怎样一回事。
) e" |  ~6 {2 M
 - t9 S. Z: Z) Z' E
莫里森受父亲影响很大——父亲只是个焊工,却很善于讲民间传说和鬼故事。
: s- e6 N! S# }7 _8 }父亲很聪明,负责任——为了养家,换过很多份工作。
. Y3 C3 V/ o3 _他总是对莫里森给予肯定,有些夸奖莫里森都怀疑自己身上是否具有。
% H0 R6 L& A8 }: a' F. i这种爱,让莫里森在当时黑人被歧视的环境中成长时,没有过自卑。- Z" P& ^. x7 _) o3 a
只是到了中学、要谈恋爱时,她才强烈地感受到歧视和不公。她也没有逃避,她知道反抗的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 ?* F. A5 G8 |' Q: F+ ]" ~. u3 s1 a1 z* a( t" `2 v" e' Z" W+ _

/ _" R. U* P( |/ U$ U. S3 r* T莫里森说自己从不在乎失败,但很在乎男人们要聪明、“要知道得更多”。就像她的父亲那样。
% M. j$ ?7 u8 a* S, D$ ^她的前夫很聪明,但“他对自己的生活知道得更多,而不是对我的生活。* I' n# t1 O+ m" t$ r8 R+ N
因此,她果断提出了离婚:“让我重新开始吧,看一看做成年人是怎样一回事。4 T& Q, l+ r- Y# v$ P
 
0 P8 D" }3 {% c: Y, E单亲妈妈的生活不会太好过,尤其在那个时代。
* x! l8 o5 H3 N) D0 N8 W1 ]莫里森对可能的失败做好了准备。$ {4 T( W/ G# F9 K
离婚后,她立刻去找了一份在兰登书屋的工作,并带着孩子搬了家。
5 k2 S  Y) }5 o. w, X( u' X- L" n# s; ?- u
5 {7 {" z+ U  J4 I  \
- ^2 K: `- G# j
莫里森和两个孩子
7 K2 h7 g7 c) H" a" u) d8 ]
4 v; C' |, B2 ?; B2 Y& X工作之外,莫里森沉浸在写作中。4 p7 ?0 X1 _+ f3 A7 p. M1 l
但只能在孩子们入睡后写——她不能为了自己的追求,牺牲了孩子们的生活。
) W5 }1 o/ H# z : I# |$ l# f! F; |- Y0 j$ K" G5 C8 T7 N

) r3 ~+ n7 r* ?0 N天亮之前,莫里森就爬起来,给自己冲一杯咖啡,然后开始写。
5 q- S6 R: f% p" ~* k久而久之,她觉得自己在早晨时脑袋才会最清楚,最有自信,太阳落山后,自己的创造力就会被收走……1 e' K  a. W6 y0 |5 t
这种习惯变成选择,一直延续到去世。. O0 j  J, W% ]" p

5 Y4 e; T) \/ W: D& s# @' t. z3 A+ K$ |- {, v) `
* D0 w' y  o, Q1 F
4 m  P# t" O5 k6 [

* Z$ I3 x) {' j) N2 o莫里森也会在上班途中写,用小纸片把灵感记下来。+ U" @( i# ]$ B1 n* c: e) a
我是那么忙碌。只知道我再也不会把我的生活、我的未来托付给男人的随心所欲了,公司里的或是外面的任何男人。他们的判断跟我觉得我能做的事情再也不会相关了。在《巴黎评论》的访谈中,她如此总结离婚后的生活,“离婚而有孩子是非常棒的解放。
6 m3 w) I" @# _+ Q( w8 E1 m' J 
& V5 ]: V; W8 D* S. t
* G$ e+ K: L, E1 E! u# g* N, d3 S! R" m

8 @) d) [; ^$ j9 I/ n4 n2 f ! C# ?, O1 {' x1 M! [3 B
02
* I/ T; D0 Y3 a: D; I! Q% a
“我总是在写背叛”

+ t4 |' {2 ?/ y6 ? 
1 K' B/ r) ]( I7 j5 ]/ v  k5 T她的第一本书《最蓝的眼睛》,花了五年写完。发表时,她39岁。
, m" d3 x$ j7 {& F$ k# I0 \5 g1 v  _3 O! M0 o

/ r7 G4 G9 J% c# K故事灵感来自于她小时候认识的一个黑人小女孩,她祈求上帝给自己一双蓝眼睛——因为“蓝眼睛”是一种别人认可的美。+ e. \9 Z3 p+ v9 h! h4 b: G
这虽然是一个黑人话题,但更是受到排斥的人失去自我的故事。他们活在别人的目光里,从来没有看到过自己,直到幻想出一个自己,祈望有奇迹出现来让自己解脱。  A5 c( i2 ?+ o' |2 L; [+ a
% G/ h; W+ @- c, B' ~4 S

. V* g9 T+ O5 e9 N+ M这个小说当时印了2000本,评价不高。莫里森也只拿到很低的报酬。
, y) w' p$ M) L5 N
8 M1 |$ f# X. T0 b4 C/ Y直到1993年,也就是她获诺贝尔奖那年,该书再版,她在后记里写道:
% t1 [9 R" e- u, ]( |( d+ F: a- i8 D“赢回它的发表尊严,足足花了25年。”7 o+ E( @2 ]" N; Q
. Z$ [! @) ~1 F
4 D: D* G. {% a& V. f
7 D# R- e6 Z, a5 _% m. y
莫里森和她的儿子斯莱德

- n: L+ j  I3 ?8 x9 G
0 y- A2 j" a6 F, v4 D

7 K: A' D# d2 m. @写到第三本小说时,莫里森才确信这就是她生活的中心。& N7 V8 s* m9 h5 X' k
“书不写完我从不签合同,因为我不想把它变成家庭作业……我写书不签合同,如果我想要让你看,我会让你看的。这跟自尊心有关。
. s" B2 ~& ~0 h3 g% W2 \4 _( _& k( q6 Z" @% }
8 j: q7 j" z% n" ?' ~# q$ D  _1 J5 M
8 r5 E% A$ k# m# K0 r+ c1 L' j
 # ^$ h- d: i! V% H% T% o. H4 |3 M
52岁那年,莫里森离开了兰登书屋. u: N0 q! c/ I
辞职几天后,坐在自家门前的码头上,看着宁静的河水,她开始感到急躁。想了很久都找不到有什么烦心事在困扰自己……6 E: L" \8 R9 P; s
回到家中细细品味这种忧虑甚至恐慌,她才豁然开朗:
- C" y6 U4 P( z6 T" {+ g“我感到幸福,享受着从来没有过的自由。这种感觉太离奇了。不是狂喜,不是满足,不是过度的欢愉或成就感。是纯粹的喜悦,一种确定的对游手好闲的预期。”$ z- L/ I. i2 [) Z8 y& K! u1 E3 A

1 L6 G8 V4 ^, W* \1 z9 S! p

; Z% H/ l9 B! d/ E  g; s+ U, t6 j就是在这种感觉里,莫里森开始写作《宠儿》——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探究“自由”对女人意味着什么。
( C) i" e: Q- {' Z% p! O  p( r

: q, ~# ?9 b* C1 |. \5 m: |
7 R4 d6 K" K5 r( A& C. Y0 L
 
9 {( w6 I+ [9 A& Y1 j: o" F% [# i8 C  `. ~2 A2 i% }4 W6 f1 C
人生就是这样,很多滋味,都是要撞上去后才会知道。包括她小说里的那些主题,始终是对于未知的寻求,“不知道”是她动笔的理由。
: r0 \/ l0 H! o9 u2 R$ d* L! t' V# o* A* C9 J$ j5 g

  o: U  J! h# v/ ?她的这些主题,别人说永远都是关于爱。她说,“我点头,是的,但也不对——不全对。其实我总是在写背叛。爱的天空,背叛是闪电,把天空撕开让我们看清楚。”
& x" m3 i0 a7 E. a, K0 r 
# L+ l) R. h- Q7 H& ]& r6 X6 [ 
$ ]4 I8 h/ d9 z' `; V+ G4 Y 
4 J: S2 m* }& @5 f8 q0 ]
03

5 m7 c  q1 r6 B/ b' e  @& J
女人的友谊:
! Z: }5 Y6 y. J$ W- Q  e- C+ E
”我们必须被教育成彼此喜欢“
' H, n$ G+ G6 M. ~6 C
 * N  @8 K$ e: P8 Z
作为单亲妈妈的日子里,莫里森有幸身边有些亲密的女性朋友。* U6 E0 k# i+ N  S
她们那时彼此住得不远,结成一个互相依赖的小团伙。当她必须写一些东西时,她们会帮她带一会儿孩子。
9 X, O9 X# u  v4 f( F: o
6 G1 W1 @5 E& I: u6 W& q) w4 }: f
7 G) `" Q# }9 o她也写了很多和女性友谊有关的故事。
+ y# P2 P6 c2 O* |$ j. X
# ?$ D, S9 m" T/ Q- e- i" u$ d
5 l; i6 |2 U  w& r”对于很大一部分女性来说,女人的友谊被看作是一种次要的关系。男女关系是主要的。女人,你自己的朋友,一向是男人不在时的辅助关系。因为这样,才有了整个那一群不喜欢女人和偏爱男人的女人。“莫里森说,”我们必须被教育成彼此喜欢……停止彼此抱怨、彼此憎恨、争斗,停止和男人一起谴责我们自己。“+ h; c5 l( Z" U1 K) ]* \7 H
2 `) {: H7 j5 [9 L' B
! N! }. {" F! q' ?! S4 Q- ~3 A0 F+ z

# q; k8 `6 C2 H( W6 m莫里森一生中从事的职业,主要就是教书和编书。美国当代很多女作家都受到过她的指导和帮助。前段时间刚与贝佐斯离婚的麦肯齐,也是她的学生。
& N) u  U  m9 b+ `
* ]2 T+ g; E+ a0 l) p4 @
她的第二部小说《秀拉》就写了两个一起长大的女人:一个叫奈尔,按部就班地生活;另一个叫秀拉,选择放纵地生活,寻找一个个情人,又将他们一个个抛弃。0 i7 r3 U7 r% J5 x2 ~. D) S
在这种观念差异下,两个闺蜜友好但不再亲密。6 e: D# \$ }/ T: f* \
最后,秀拉在孤独中临死之时,奈尔去探望她。两人谁也无法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更好的……4 Q& |7 `/ w; c. S- ^  m( S, W
很显然,这不只是50年前两个黑人女性面临的矛盾,今天的我们,也依然时时处在类似的挣扎里。( ^( I* O1 ?0 V+ F; y% G0 s1 V
! v/ d+ p: r- g2 e
; C$ J9 d% S3 j9 ^( `( [
莫里森后来的《爱》,也是写了两个玩伴:克西斯廷是来自富裕家庭柯西的孙女,留心是穷人家的女儿,她们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4 @4 p0 {6 c1 O% }' C" w
但柯西娶了留心,小玩伴成了她的小祖母,克西斯廷不能接受,和留心绝交后离家出走。' \. ?- z/ W# V5 U
多年之后,走投无路的克西斯廷又回到家中,和留心生活在一起。但彼此憎恨。直到留心死前,两人才敞开心扉,最终实现了和解——但这一切来得太晚了,她们已经付出了一生作为代价。, ^# Y& P' ~" Y) C
: n8 v* z6 K9 Q. _
0 _& y$ Y1 L3 p' J1 z

: X8 n" T+ W1 U, H, G2 J" o  M6 o4 [7 a7 S' Y! W* h
《秀拉》
+ s/ U2 ~& C9 q5 l. d/ W+ R2 s9 H- Q, s

3 Q0 \- X9 C: T
6 }( {" n  t/ B! p
/ d& W7 G0 M5 ^) t6 J6 d6 D9 S8 C5 A$ k0 C0 R* E
“但我的孤独是我自己的。而你的孤独却是别人的,是由别人制造后送给你的。这难道不能说明什么吗?一种二手的孤独。”  
0 V4 p) P( K! ?/ v  h9 Y' c“在所有的老太婆都和十几岁的男孩睡过之后,在所有的年轻女孩都和她们醉醺醺的叔叔睡过之后……在所有的狗干过所有的猫、仓库上的每一个风向标都飞下屋顶压到猪身上之后……那时就会有一点剩余的爱给我。而且我知道那会是什么滋味。” “他们将是她所爱的一切。然而这种爱如同在火上熬得太久的糖浆,成了又硬又甜的一滩泥,粘在锅底刮不掉,只剩下甜味。”
# m& `6 @1 }) h) ~9 ]! v; t* |6 k
+ j$ P4 @! }' d- H2 Q

* |1 X; a- P; @1 a9 H

  V* p0 @" j( A2 ~( h% ^& @  D$ N. _+ ?* N' ?6 I
( `4 V, z* Z3 ~9 J) }6 o; G5 l
《爱》
2 ]: @* B3 t: Y( v: N' u7 T8 e0 M6 X* W
7 `* n& x, X( {2 S
* a1 c0 S0 I/ K; d; g  J
) N* k% }7 a8 r' `  c8 Y, C
" ?6 O* Q% `. |/ b
“最后她们终于停了下来,陷入尖酸的沉默,发明别的东西来表达怨恨。她们不但老了,而且也知道谁都无法离开;她们默默地停火。最重要的是,她们心里明白,打架只会让她们紧紧抓住对方。” “像友谊一样,仇恨不仅需要身体上的亲密,还需要创意和努力才能维持。” “给她们一个相互联系的理由,或许能明白舌头有多宝贵。 “男人的记忆是最短暂的。所以他们总要照片。” “他们不懂那真正的、更好的、损失最小的、彼此都受益的方式。那样的爱需要智慧,轻轻柔柔,无依无傍。8 k/ g% ^; L( w7 N( }' S7 S( I
* c0 v; {" N! X% _

6 E' |- X- L* I9 I9 {" ^
7 p4 k0 m, T, J$ P! k% }
, V, U8 H  m( J+ A5 f4 B

* i, h9 G& W% E, }! T1 q1 a& m5 C: |
2 w* _6 t( c" P- {8 K
04

( y" R7 t$ |6 ~& F
伤痕累累的爱
0 E! Z9 U* i9 T
  , ]; g% s; K/ [4 m3 r, k5 b
莫里森的很多小说是关于爱,包括那些被命运摧残、被生活伤害后继续选择的爱。
2 K- p- G) |; n2 o4 G$ L 
6 w# V% z, W, Q! R+ w- x! d; P9 h酝酿十年、写了三年的《宠儿》是尤其震撼的一部。
+ d; B$ Q( H. A故事讲一个女奴塞丝,生活在绝望之中,为了不让儿女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而将最小的女儿杀死,下葬时取名”宠儿“。7 ]9 j+ X& j; P/ ]" |8 g& `( E
塞丝一直活在愧疚之中,而“宠儿”的冤魂则在家中肆虐,造成一系列悲剧,后来还以少女的肉身还魂,继续难以餍足地向塞丝索取着爱,不择手段地扰乱母亲刚刚回暖的生活……8 w/ b2 F6 P: P2 n) B

# o4 `' d8 F9 R5 \4 |  s; o7 j6 l  K8 R' m

6 X/ {" n+ X9 ~  j- C
/ w( N' M1 s; c  B
" O" |1 A& }' Y3 P
莫里森奥普拉

4 T5 `* F% o. |9 E6 X
+ J: y. A  q, o# d, h) W' _
奥普拉回忆说,当年她还没读完《宠儿》,就难抑激动地飞到纽约,通过报警查到莫里森的电话。
! j& }& s: k! S2 |$ f& v6 c% y见面后,奥普拉泣不成声地问,“你是如何写出这样的作品的?我可以把它拍成电影吗?
& X8 v, h/ W& ^  n- M2 b3 ^这就是后来的电影《真爱》,奥普拉自己出演了塞丝一角。
' ~2 o/ d  C; t7 [2 y" {
+ K- n$ x3 j+ f  ]$ F
9 B' L0 J4 H: N8 l
4 s$ }9 k; }6 ?* y- R/ ?# b. ~
《宠儿》的各版封面
) F( G! B% m7 o. O& a9 x/ H- u
4 N0 N" W" M; F0 ~8 X: q$ [8 K
 % @) t" R% n) a. E' G

! z6 |3 `6 z3 k, Y* C5 `& \还有很多爱是给予孩子的。8 O/ r  D( n0 @" N5 `6 S$ {/ X& x
《纽约客》有一篇拜访莫里森的文章,里面提到有一年她的家中着火,因为是寒冬,消防员喷出的水结了冰,一些珍贵的东西被毁,比如她的部分手稿。但最让她惋惜的,却是孩子的成绩单——说到它们再也不会回来时,她的眼里充满了泪水。3 N2 N$ q8 i: g$ [

# B& E  V" ~6 Z) i+ b0 m# _

8 J0 H' k0 \6 z4 P8 |
( _# R4 j4 x& g4 I$ ^
《大箱子》
: F# C. R5 Z" s9 F) }4 v

% {3 k, K# u$ \, K& {: u
5 Q6 m% k) r7 h+ D4 V+ F! _3 z1 P  c4 I- m2 Y
莫里森对孩子的世界十分珍视。她晚年和儿子斯莱德一起写了系列童书。其中,《大箱子》就来自斯莱德9岁时的一个想法。她以此提醒大人: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以爱的名义去绑架孩子。9 \. I, T; _) n; a2 [- t+ t3 u1 [/ c% O
' j8 l* c9 s& Z; o
' s% w# g" J% s4 o" i
4年前,她又推出一本小说《孩子的愤怒》(God Help the Child),写的是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 c  q  w% f! r/ W# @! }2 i故事里的母亲,对女儿十分严厉,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恶劣的环境中学会坚强,“我做了对她而言最好的事。+ S: G' F3 m5 k/ ?
而为了赢取妈妈的关注和爱,女孩撒谎伤害了另一个人,长大后也给自己披上看似强悍的伪装……
" J8 D3 b" V) h3 F6 c( G/ i这也是很多原生家庭里发生过的残酷。9 d/ b  m) @" |+ ^% ]; E
“即便你认为自己的童年非常完美,我仍怀疑其中总有那么几滴毒药。你可以忘记它,但有时,它会在你血液里留下一丝痕迹,决定你如何回应别人,决定你如何思考。”莫里森写道。
0 R& ?  E+ c) e: q/ I2 q+ L! M2 o7 s5 T( `# F. n: x
 
" U# f! G- d8 p/ d9 u; W6 g, L# V; ^. z$ Z- ^' A, Q( {
% O3 l" a3 Q. [; v+ x( P
《宠儿》
1 a" Y. \+ {& ]1 u- \3 E
/ P; g+ M' o9 O: T' A6 \1 P' q- y3 z* n" ^0 k3 h
9 @* [- N4 N7 E  ]3 P9 y1 g; w
$ v, V" B0 `( x! I7 V6 m% ?% B

$ O7 {$ a) i7 @, i$ L* t7 E& z( l“要么是爱,要么不是。淡的爱根本就不是爱。”' ~. F. p: v, k, a% W/ B4 p

1 d  r9 q5 R# Y0 X( t' p7 p8 U8 \

! a& T+ |! Q' _% ]' O. \“到一个你想爱什么就爱什么的地方去———欲望无须得到批准———总而言之,那就是自由。”" K. {- y8 q! a7 u8 u
 . a( i4 @5 o. f6 j
“还有一种孤独四处流浪。任你摇晃,绝不就范。它活着,一意孤行。它是一种干燥的、蔓延着的东西,哪怕是你的脚步声,听起来也仿佛来自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0 X, r3 o) q) `
 
5 t, S3 o  B- t1 h“愿意的话,他们摸得到它,可是千万不要摸,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碰了,一切将不会安然如故。”
9 s$ `  G* ^1 F% ?: @0 N- v( p, j

2 k8 {- _5 O$ D' A6 H1 C9 N6 F) c0 f, Q, ^2 s
' |9 V, |% n: b/ F  ?

3 w4 B! X# L! Z: ^' D
* T, M! e7 Z. c2 y$ I《爵士乐》1 @  l% R. @* v7 Z
+ t1 o9 ]0 P% V4 A) Q% I
  f* `6 V9 Y' w' z' {

4 \2 q: H+ W: Y& o  v7 b% k8 L, e* d0 W& L. L: Q
3 N. s+ G4 H" H- ]" W
" \. d+ p0 j+ s7 l* R5 B5 I/ P
“现在我想做我妈妈没能活着看到的女人。
2 O& B! ^& H- Y9 z$ |$ A5 i / S! l% k. ~+ i. t
“他对她的死非常在乎,伤心得要命,可他更在乎的是他的记忆可能再也想象不出那种亲昵了。”. ]  P' E4 a5 {

; M  m+ C. `' b

& _4 u6 |, j+ n2 t! E5 W知道什么时候去爱,什么时候放弃。要是不知道的话,到头来你会失去控制,或者被身外的什么东西控制住。”) Q, {: J' u: l* T4 Y
 1 M" p5 ?3 _1 C# ]; k; F& @
“特雷斯先生看着你的时候,两只眼睛是不一样的。每一只有每一只的颜色。一只眼睛悲哀,让你看见他的内心,一只眼睛澄澈,看见你的内心。”
! E+ Z. `+ c/ W( n, p& i: [, t 3 Q( e, e" F" Z) E) f% |6 }
“从葬礼上跑回家后,‘我爱你’偏偏是维奥莱特不能忍受的声音。她在屋子里踱步的时候尽量不去看它,可那鹦鹉看见了她,透过窗玻璃微弱地叫了一声‘爱你’。”
1 X! R$ `) a4 f3 D/ V! f0 T. N' H% e4 S( [

# w0 p5 n5 {. r+ m
3 @3 P6 y6 F2 }
4 z8 E% _9 N& |8 n, z% |# t) F& l* B1 x2 K) H( t" R9 T
& H, ?" ^4 F  r  b
《恩惠》) |! p* P9 Z: N2 a

) y/ z; @5 _9 N9 h1 }! q5 J
/ b  t' S% r2 B" X& t) z
, c+ a: {1 j2 x! f1 A2 F2 O  j% v8 L9 z! ^: ^
' q7 ], v: e2 P) y2 N
“接受支配他人的权利是一件难事;强行夺取支配他人的权利是一件错事;把自我的支配权交给他人是一件邪恶的事。”+ o) P8 h! j2 U5 V
  
$ j2 r8 j- Q1 L“在你之外。空荡一片。我身上感到饥饿的不是胃而是我的眼睛。用多少时间都看不够你的动作。”
; G6 n% P2 X6 V! a# |1 f# T / C+ R6 }* e9 _5 n
“在这种地方做女人,就是做一个永远长不上的裸露伤口。即使结了疤,底下也永远生着脓。”$ A% R7 @6 r1 a9 k+ n

. ^" k" G/ i8 @* q2 H8 u
+ N8 s' O8 \5 M9 x5 t. a

. p6 n) ]. F: B9 e) D, m9 e3 n
! u: [4 L9 |- h- ], b
( C" U! B5 A, @$ U! b
9 m' r- S5 x" X* x5 k7 S. P
《所罗门之歌》
  c: A3 H# i/ x. H! v" f. E0 D# P- g- |

7 `  _+ ?- M' J* L. |7 \9 I
! h: B+ l, e0 ?- F
* A3 l$ \3 L) {0 Q! U7 @4 R6 i, _, D* d  v8 ]
! t5 I) w- s5 C4 {) q
你不能占有一个活人。你不会失去从来就没占有过的东西。……你在把你的整个生命全都转向他。你的整个生命,姑娘。如果这生命对你如此微不足道……他为什么要把你的生命看得就更重要?”
8 V- k# v- v9 i. d" L( A 
' K. Q5 t8 _+ T; b  }“很多人对我的死活只是感兴趣,但他是关心。
) x/ r. L5 v+ j+ @6 o2 }. H& w' x, Z% I/ e
2 S7 H/ b" s$ e& [, s* V

1 X% g* [2 y9 D
5 p; X- ]& u2 D' d. z
' V3 D+ O/ Z. S: y2 x0 l

( |6 w- B# ~2 ~) p$ N) g% [《孩子的愤怒》- E% E3 A! t9 H5 }5 a
$ G& `3 H# F0 H8 K' V# X1 [2 l

  |" `! @* p- O5 V8 S' ^4 @% p$ N/ @3 n# g6 q; b% k) F2 w5 \

8 g- d3 _$ q* W4 }
( K9 Z- r7 s8 J+ O* {2 r% j1 t! \% `$ N0 d4 k! Y2 s7 o
. k3 ?8 L  v9 U' v  S$ w' O
“年轻是他们享受结局未知的爱的借口,直到他们不再年轻。” , t* Q- p8 c. P! R
 
4 f3 p+ ?) V: Y: t* h“只有成为母亲,你才会发现自己要付出怎样的代价”0 d3 c1 P. M0 j% J0 J1 u) }* {2 g
/ G( ]; }0 B) Y: `7 P
; G7 W: n' |2 _
) I4 d) }* b, z
“你对待孩子的方式,会深深地影响他们,他们可能永远也无法摆脱”。
3 i# ]- x# t* V1 \8 Y8 z2 i8 S  o; @3 e0 Z2 \0 ~7 x

/ U! @! G" L# w# d# x" j
5 J/ _4 l1 H. ~
! ]1 Z2 O- i( ?* Y4 }1 f: n& E6 W
2 Y" I1 v0 A- J' e$ ?$ B* @
: g% v9 r/ Q" T《最蓝的眼睛》9 ~8 c& N+ P: E# W* A- r( e* H

/ j1 K& X! Y; b. p
- Z7 N+ b; k, N
$ y3 M; R- u6 S: r6 x  e! P8 p1 M
' C$ E# o  V( x% `7 |6 ]0 ?$ d9 i
“我们并不坚强,只是争强好胜;我们并不自由,只是放纵无度;我们并不满怀怜悯,只是客气礼貌;我们也并不善良,只是举止优雅。) e8 K$ s' w! K* w) u7 H- @

+ @: g2 L! k8 K
2 x) U" [* R  E$ N  ~' `) g

/ g( P6 Z5 D5 c& d+ Z% J“爱绝不比施爱者更美好。邪恶的人以邪恶的方式去爱,残暴的人以残暴的方式去爱,软弱的人以软弱的方式去爱,愚蠢的人以愚蠢的方式去爱。一个无拘无束者的爱绝不是安全的。被爱者得不到任何馈赠。唯有施爱者占有自己爱的馈赠。6 R$ A8 ~1 C/ H/ o0 D: ]
 
- i  G* b8 o5 \3 ~4 M$ N8 z% I“这片土地对某些花卉来说,生存条件太过恶劣。某些种子无法获得养分,某些植物不会结果,当土地决意展开杀戮时,我们默许了,说什么受害者无权生存。当然,我们错了,然而这无关紧要。已经太晚了。”/ e: S+ @/ V7 K) @9 u8 Y  s

3 T1 j# k$ l! |5 U$ J1 i7 i  b

) G5 E  W- o9 p
; e. R& W# x% _- P0 M
7 `: F& v. q9 E" j
/ e' N' F  R( O4 ]: Y) b+ h* t0 e7 v9 u
 ! \8 ^& b. G" q' n
06 
1 I5 ]/ u, J* d0 c$ J5 }6 Q
& t* L5 d4 {5 H& K# ^' x
常挂在嘴边三个词:

8 q' A0 R3 i2 ]5 v/ k8 A6 x2 [  P; T0 ?
“不”“闭嘴”“出去”。
: Q  x( \) a& m" X! G- B

& H( V+ j6 o6 j( Y5 a  
% l3 ]$ g# M$ ^3 y) q莫里森的作品看似沉重,其实充满乐观。
; y# v2 h8 M+ W”我知道这个世界伤痕累累,流血不止。尽管不要忽视它的痛苦很重要,但拒绝屈服于它的恶意也至关重要。“: y" v3 x. s- f, ~& s# ~# s
, l9 M# O: ]4 V6 q: |$ m3 [
* ^) w$ m0 G: I4 ?+ H& s

5 k2 Q' t* p; o; x" c
6 R$ H3 ?' ]: O) h; [0 O1 \) }% p: n
1993年获得诺奖时,莫里森在致辞里提到:
" M/ H$ |6 s& K. N# `语言会被权力利用,”在可敬的爱国主义的裙衣下蜷曲着法西斯主义的根须“;语言会”煽动“,被人屠杀并屠杀别人;”将会有更多迷惑人心的伪经验主义语言被巧制出来,把有创造性的人们禁锢在卑微和绝望的牢笼之中。“
# e. j1 l' J6 ~0 y3 F( x7 u而这,正是她选择文学的理由。让语言沉思,去反抗权力和规训的戕害。: y# F; @; i. l9 X* R) G3 T
“只有作家才能深刻地理解创伤,才能把悲伤化为意志,化为敏锐的道德想象力”。" v# ]' |6 e' u4 I, X+ N
她还说:“作家的生活和工作不是人类的礼物,而是必需品。”
) a( F% t. o0 c. S3 K 
$ u9 ?+ E+ S. P2 M' h8 a& I
4 x8 }0 J$ h+ G4 E$ k所以,在晚年,她还一直在不断地写。这是她的武器。
2 f- z. |7 Z( I几年前,在一个采访里,她说自己的心理年龄是23岁,“一个刚刚好的时候。”
6 B  v  K% j, i. I. T( k' D: C去世后,她的家人在声明里说,“她写作时最自在。”
6 q$ c' ~* l1 D8 c* f1 j: \$ }
( z& A; q9 N* @8 ?

4 L: D1 M; X5 g- ^9 q! F
6 c5 X- s' n. C4 x

# I* {$ s7 a" e- G! T8 ^. H

' {: H+ x, j, P& v. u# I3 m5 X4 j- E' X
晚年,莫里森说自己常常挂在嘴边三个词是:“不”“闭嘴”“出去”。/ J6 k1 S- m% ?

+ l( @: b1 D' A! O! Z: |& Y. C

  B! p) J( p) k& d4 n. G她还取消了和老东家兰登书屋签下的自传约定:8 }( r  E( F' ^' n. Q; D3 }. C& l
“我在普林斯顿教创意写作时,就对学生们说别写那玩意儿,别写你那点微不足道的人生”。
$ c8 l1 d/ `1 P7 ^  i; y2 M% k( ~0 S4 P) b: V' w; V
$ r7 X* `0 y$ \" C# h9 j

# j, \- e/ o' ?' u9 V  V; U/ ^- _3 d' q+ s6 \4 X

, T) p' @. r8 o
* `# c( d: p9 q2 s, J, S今年6月份在美国上映的纪录片《托妮·莫里森:我的碎片人生》,也没有讲述她获得诺奖后的生活。7 d! n* Q& T$ Q! p3 ?
影片略过了那些奖项、荣誉,也没有雕琢她坚韧而勤奋的履历,甚至没有去讲她辛苦养大的两个孩子——她的次子几年前患癌去世了。
; ?$ z& q; V* a' T3 G# e里面呈现的,只是一个喜欢抽烟的老太太,坐在霞光之中,神采奕奕地谈着话。) ^' }0 O0 S( F1 M& K: c
窗外静静流淌的,是已经陪伴她几十年的哈德逊河。& k  }% u9 S- n* n

- Q! N! t" o' U& c
5 H. e. T! d4 Z% H+ F
曾经,闲下来时,她很喜欢坐在门廊上,花去一整天看着光线变化,听着河上传来的风声和水声……; Y: |9 U- V# e- L  T" O2 r, ^

8 e; ~4 I" @* b' x. g/ `3 z5 \. y) c1 O2 B  K- f- {

* F2 i6 [; d6 ^* A
" `. ^. V& o' L  N& f% W
  P5 g& ~) O1 m3 ]' d/ r; E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5 K, j9 ~) C0 D7 ^

' z) Y% N8 T) N+ d  d% |

1 y1 d/ v; I. d( G# U; x9 X8 m! f* Y' h4 n! A; z
9 k. Z% Z* Y: ~) a; T& U  y
' s- o4 t! _8 U1 X
Lens 招聘,
详情请
点击“招聘”
提取。
$ Z6 r9 W* t% \% V
简历和作品发往 hr@lensmagazine.com.cn) M' i2 Y+ U) Y& A5 `
. q9 U9 }9 V, ~# j- m# @6 s+ b# {
* G9 \7 T5 j/ [9 ^6 G

* W) d. \( K$ o' _; O

8 g# h: x  M+ x: R6 q/ e; h
: d: d! K+ J4 x0 G$ W
* a% C9 U& _1 t- ?$ \# F# ]  [, S
$ q2 w3 O3 ]: N4 ]" i
5 ^3 @3 g8 y% |: }$ T* N" E1 m- g
+ A6 g! V6 B, `8 m7 d* V3 V
来源:http://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65251203&ver=1777&signature=ZyO7mjTjR*yiCuCRv0XS7EFZbT9gftwf46oUf5GtzrVR-PVN7jlDu3VDL7BgqE*fKflRCjp0uobMstp4PwrVtYHITGH6myHC*XcFE90Go0Wiv3vgwqnwZimC5AP2rFM1&new=1
* M: K6 M- X7 R9 u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5 20:55 , Processed in 0.05031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