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继本地游、周边游、露营等旅行形态后,去冷门、小众目的地的反向旅游成为十一假期休闲“新宠”。清静、低价的旅游目的地,在让人们摆脱“人从众”烦恼的同时,更为旅游业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
& K# @' z% P. M8 s F$ k* @8 S
H" c3 `1 K1 O& R% I5 T0 o; X2 v( w' g* w6 a4 b
今年国庆假期,河北省遵化市的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迎来大量游客,人们通过看丰收景观、体验萌宠喂养和垂钓等活动,感受浓浓的乡情,乐享假期生活。(图片由CNSPHOTO提供) / v. q/ @3 t' E: H* k. S. W4 J6 Q
冷门目的地不再“冷”
1 u3 g3 o: k5 x( z4 M& h- L继黑龙江鹤岗2万元一套的房子后,300元就能住一晚的高级酒店让人“惊掉下巴”。 ; ]9 {' g! `3 V# F
某社交平台用户分享了自己在鹤岗体验“高品质、低价格”酒店的经历。而去小城市以低价享受高星酒店服务的“反向旅游“,也是近段时间年轻人青睐的旅游方式。
1 O! G! |- G0 k" b根据去哪儿平台数据,今年十一期间,“冷门”旅游城市酒店预订间夜量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超三成,其中高星级酒店预订间夜量增幅明显,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四成。甘肃临夏、宁夏石嘴山、青海海北、内蒙古巴彦淖尔、四川遂宁酒店四星、五星酒店十一期间预订量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均超10倍。
8 R @8 W5 a. U0 o! g- g“如今,放弃游客多、价格贵的热门目的地,选择到小城去,花更少的钱享受高星级服务,以轻松的旅行节奏度过假期,正在成为年轻人出游的新选择。这一反向旅游潮,也为小城带来新的机遇。”去哪儿CMO黄小杰表示。 0 w1 M5 M# I0 G6 F" s) J
一些冷门、小众旅游景点也成为了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
% c7 v, h5 w- z6 h: J途牛数据显示,汕头南澳岛、重庆酉阳、雅安达瓦更扎、阳江海陵岛、台州神仙居等相对“冷门”的小众目的地迎来了一波出游热潮,成为今年国庆旅游消费市场的“新宠”。以汕头南澳岛为例,今年10月1日0时至10月5日12时,累计入岛约38.9万人次,同比增加11.8%;旅游综合收入约1.36亿元,同比增长14.6%。
3 I7 f- a3 Y) I4 f8 F* W美团平台的用户调研显示,九成的用户表示“比起热门去处来,更期待小众、人少的去处和玩法”,主要原因是“更有探索感、更好玩”。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近期,“小众、冷门、人少的好去处”相关内容的浏览量环比上涨200%。
6 M- f5 v2 t) t# i正是由于“反向旅游”热潮的掀起,一批新锐旅游目的地开始浮出水面。 5 M. e- B6 C$ H6 U6 P0 f
随着周边旅游经济不断被深挖,福建、广东、安徽、浙江等地涌现出一批周边新晋小众旅游目的地。根据今年周边订单的增幅,携程数据显示,国庆十大“本地游新锐目的地”分别为泉州(增长463%)、莆田(增长415%)、南平(增长228%)、揭阳(增长100%)、汕尾(增长55%)、延吉(增长32%)、潮州(增长30%)、黄山(增长20%)、安庆(增长20%)和温州(增长15%)。
0 b. w9 F! H- c9 n# b% y+ g5 m8 f为什么选择反向
5 _* I& Y* R% g* k人们为何开始热衷于“小众景点”“反向旅游”?
J& C9 Z6 ^0 h; k( ~) n/ A; G驴妈妈旅游网CEO邹庆龄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在文旅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高频游客节假日为了避免拥堵、追求更好的体验,多数会选择相对小众、有特色的目的地。同样,近年来很多小众景区的发展日益完善,很多文化场馆、以往非景区的自然场地也变成了景区,比如一些网红书店、乡村旅游的部分业态等。
( v7 V7 e7 @+ K- c8 A7 \; ^“国庆期间热门景点较为拥堵,而且很多地方都提示尽量少聚集,人们出于避免拥挤、少聚集的心理,会偏向于选择非热门的景区。”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再加上现在的旅游组织形式中,各种短视频自媒体(如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以及大众点评、美团等平台的本地化推荐,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头部的KOC(关键意见消费者)、KOL(关键意见领袖)有较强的引导能力,往往在自己的私域流量或者粉丝群里推荐小众景区。由于这种新媒体渠道的加持,很多小众景区也多了一个有效的额外客源渠道。” * a7 r; i/ f, Q3 J, e
此外,从消费者心态来看,更多年轻人渴望轻松休闲的旅游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放空式旅行,因此远离喧嚣、舒缓身心、价格经济实惠的冷门目的地在国庆节期间备受瞩目。”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8 c T8 v- `" X( N2 Z. G( S$ b$ y旅游业迎发展新机 ; _# E7 L' I) G8 {# s) g
当前,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和方式被人们发掘和体验。从周边游、本地游,到露营、野餐,再到最近兴起的小众目的地“反向旅游”,旅游行业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 w+ x, k% T$ T* k! P方泽茜表示,近几年,国内深度游不断被大众深挖,周边游的趋势化倾向使得越来越多小众目的地、景区被旅游者发掘。为了更加高质量发展本地旅游经济,许多目的地在政府的引领下,开发新型旅游度假区,发展乡村游、海滨游,周末经济也促使郊野休闲娱乐设施趋于成熟和易触达。 , ^& h& ^# a) i* U& K8 p
邹庆龄告诉记者,对于旅游行业而言,首先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业态开发、打造,要有新资源观与新市场观。比如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与目的地合作,要基于游客消费偏好,指导联合目的地、景区等进行更精准的营销推广、业态更新升级等。 ! l l8 w. T; U4 @& ?
“其次,要积极拥抱年轻消费群体,根据他们的喜好进行调整。‘旅游即理由’的经济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看似无法理解的事物背后,都有年轻消费群体独特的喜好、偏爱规律。可以借助更多年轻态媒介,比如吉祥物、创意营销、网红、直播、小红书等,与年轻群体实现价值观对接,进而引流其打卡、消费。”邹庆龄表示。 & j3 c8 Q, x0 Z; ]
黄小杰也表示,Z世代年轻人(指出生于1995年—2010年之间的青年群体)是现在旅游市场的消费主力,他们对旅游的需求已不单纯是为了游玩,小众、个性化的景点带给他们的独特体验有时更具吸引力。
0 H- s) F) h6 i& a8 I1 P邹庆龄还表示,文旅消费业态将更为丰富。借助文化创意、科技,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将不再是以往的唯资源论,更多体现为创新、创意的结晶;而对于很多旅游目的地管理者而言,也要转变经营思路,通过微创新、主题或节庆活动等,让内容、业态常玩常新,让居民转变为游客,让游客升级为高频消费的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