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回复: 0

房产、旅游、教育、消费……八大行业关于 2023 年的新风向 ...

[复制链接]

1629

主题

690

回帖

663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632
发表于 2023-1-1 20: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来源 | 潇湘晨报/ X/ G- m1 Y: _' u7 x, I/ g
记者 | 郝咏琪
' J( g7 v$ N0 ?. J0 o0 h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场行情变幻莫测,跌宕起伏,展望 2023 年,各行各业会有哪些新的变化、新的发展?潇湘晨报记者带你把握 2023 年的行业风向……
/ x  [' w" k- y. h' b5 u$ ?9 N' {汽车:高端电动乘用车销量或大幅提升+ _5 h$ j: ~8 u. N5 M. J; g. B. @
可以说,整个国内汽车产业链在 2022 年迎来了一次大考。从年初开始,汽车行业便开始面临缺芯浪潮、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供应链 " 断裂 "、产能下降等诸多不利经营因素的干扰。但在购置税减免与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的利好辅助下,汽车行业依旧顶住了压力,同时也让汽车消费者狂欢了一把。分析人士指出,2022 年由于汽车有从 2021 年递延过来的芯片回补需求、有购置税优惠带来的透支需求,因此在宏观经济波动、疫情影响之外,较其它行业有明显的上行景气特征。
5 D) [% h$ k. \7 K" z! F2 [3 Q

* i. K) o/ m2 ^  H( C步入 2023 年,汽车行业还能顺利发展吗?
" n, z5 V! y$ d! L3 S- y国盛证券分析,我国汽车市场的普及红利期已过,行业已于 2017-2019 年完成增速换挡,产业链经历存量竞争洗礼,开始步入成熟期。2023 年,燃油车可能承压,新能源和出口可能贡献主要增量。国盛证券预计,由于本轮减免政策透支效应有限,新能源主力车型换代周期,优质车型将密集推出,叠加出口的增量市场,行业 2023 年销量表现将好于上轮购置税政策末期 ( 2017-2018 年 ) 水平。
9 X6 D8 a6 r- _东海证券表示,展望 2023 年,因今年年末旺季销售未及预期,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到期对明年的购车需求透支有限,国内零售有望实现平稳过渡,同时国内车企新能源汽车出口相继启动,海外出口高增长态势有望延续。结构上看,车企销量分化加剧,国内车企保持向上态势,关注电动化浪潮下国内车企销量提升与产品结构优化的机遇,高端化、混动化、海外拓展有望助力国内车企继续提升市场份额、打造品牌溢价、改善盈利能力。
& {% B; J" x7 G3 {6 I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走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正在提升,业内分析指出,未来新能源汽车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预计 2023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 900 万辆,同比将增长 35%。
' S! o. q" g/ W# y/ w7 P$ H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林程预计,2023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持续增长,尤其高端电动乘用车、换代的电动公交车、电动物流车、电动重卡、出口电动车会增长较快。$ l/ g7 M6 G1 O" |7 F9 Q: l
房地产:二线城市政策优化空间较大
' k% R, b. Q, o, K. x! n1 l- z1 W2022 年,房地产行业犹如坐上过山车,各地政策不断调整。郑州打响二线城市救市第一枪、杭州等 39 城放松限购、济南等 111 城放松限贷、" 金融 16 条 " 横空出世、再融资开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m# ?& M. E  x2 L* d* _( N. D
保交楼、保民生成为监管发力重心。
7 F/ Q* u( j( E  `; B6 s中泰证券 12 月 30 日研报认为,展望 2023 年,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企业主、被动缩表带来的整体行业收缩,转向需求侧。然而,核心与非核心城市在需求侧所面临的问题却差异较大。核心城市在房企采取聚焦策略后,商品房的供应持续大幅增长需要有效的需求侧政策配合;而非核心城市,在市场库存较高的背景下,需求侧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交付、收入与房价预期的修复。从行业的变化到企业的转变。) I9 ~" @5 E5 }$ v; a+ ~9 X: P
在目前政策环境下,房地产行业整体景气度下行压力仍存,尤其在当前拿地不足传导至 2023 年上半年优质供应不足的背景下,需求端政策仍需前置发力,扭转市场供需双方面预期的同时,前置扭转下半年市场下行趋势。
' {# E# K7 N& ]& t楼市调控政策还有哪些空间?2023 年市场如何走?楼市何时企稳?2023 年不同城市分化行情如何?9 f+ `3 B. e5 d, X- v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分析指出,需求端:在 " 房住不炒 " 总基调下,核心一二线城市,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企业端:房企融资链条有望进一步畅通;" 保交楼 " 仍然是侧重点,专项借款及配套资金加快落地,有望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促进购房者预期修复。
% n0 X" n1 r6 \4 E! h$ ]/ P4 [陈文静称,2023 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特点可能为:" 销售量价趋稳,新开工面积调整态势难改,投资或继续下行 ";短期来看,国内疫情感染高峰尚未结束,宏观经济恢复较为缓慢,购房者收入预期、置业信心修复仍需时间,预计销售市场最快或在二季度企稳。
" [: h. G1 J" {4 l. t8 ~8 b  U: O另外,一线城市 2023 年政策存在一定调整预期,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有望稳中有增,北京、上海市场修复态势或逐渐显现。二线城市政策优化空间较大,整体量增价稳,核心二线城市市场或逐渐恢复,部分城市或面临房价上涨压力。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市场量价或继续下行,多个城市库存量较大,房价仍面临一定调整压力。
/ _8 H+ V/ D0 \/ [) C教育培训:民办学校在职业教育赛道焕发新生
: p  i6 b4 x& s) ?" @% l0 S2022 年,受 " 双减 " 政策影响,教育培训行业似乎迎来了大洗牌,K12 教培企业逐步转型,职业教育也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3 Q, o" ]# f1 u* A3 S9 k+ J7 T) \消息面上,中共中央、国务院 12 月 14 日《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 2022-2035 年 ) 》提出提升教育服务质量。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规范校外教育培训行为,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
7 [# V2 j9 G0 Y1 f4 c/ d( Q7 f《纲要》指出,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健全国民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着眼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科研院所,加强科教基础设施和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规范校外教育培训行为,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
' C+ V! }6 ~. p1 a-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对民办教育的支持态度,有利于缓解市场对教育去资本化、民办高教板块营利性登记难落地等问题的担忧。! {- c. C) G$ _: t  x1 b% @
中金公司赵丽萍与钱凯指出,2022 年受疫情影响,部分线下招录考试延迟以及线下招生活动受限,导致职业培训公司招生人数和收入增长较弱。考虑到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培训市场需求稳固,2023 年疫情稳定或防控措施优化后,职业培训或将具有发展预期。
% r" V/ [& ~+ O另外,在职业教育政策利好背景下,2023 年民办高校分类管理逐步落地后,也能够消除部分市场担忧。' |6 A5 a- l( s; _$ l- Y7 |* `1 R6 Y
招商银行认为,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办职业教育,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主导建立全国性、行业性职教集团,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民办学校在职业教育赛道将焕发新生。近几年,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提升,学历与技能并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 Z( D8 x8 E医疗医药:创新药品和创新器械快速放量
+ T7 I: N  x! r/ u) ^2022 年的医疗医药热度似乎始终围绕着 " 防疫 " 这个关键词发散,2023 年 1 月 8 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也将从 " 乙类甲管 " 调整为 " 乙类乙管 ",那么在实施 " 乙类乙管 " 后,如何有效地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医疗医药行业又会迎来怎样的新变化?. M- G# X8 I: h9 q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医疗资源将进一步扩充,医疗服务供给将不断增加。推动分级诊疗。在城市以医联体为载体,在农村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推动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以及其他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工作。此外,还将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多渠道加强药品供应保障。
8 W# Y" K* J- f7 z1 }6 p消息面上,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别提及 " 医疗资源的扩容 " 和 " 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如何理解这两项举措?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称," 扩容 " 不是要把医疗资源无限扩大,也不是三级医院一味扩大单体规模或建很多分院,而是要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区域间的均衡发展。3 j. G- ?: J( u+ P9 T
在吴明看来,要在医疗水平整体提升的基础上,让基层居民也可以利用到优质医疗资源,但核心是要推进分级诊疗,建立筛选机制,避免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提高服务体系的系统效率。+ C" g+ a6 a& ?7 I( C2 M% ?, B; U0 v' A
2023 年,生物医药或许也能得到新的发展。" X. Y! U. g. d" _% z
中信证券指出,2023 年将是创新药品和创新器械(设备)国产快速替代、快速放量的一年,生物医药产业国产自主化将进入新高潮期。同时,医保局常态化的药品和器械的集采,虽然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创新医药产品有望迎来快速应用和放量,也鼓励更多的优秀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走向全球化、国际化,倒逼产业优胜略汰和改革升级,进一步助推拥有全球地位的 " 隐形冠军 " 的诞生。8 z3 c# g9 H: \; V, M) y3 K
金融:资本市场或保持震荡态势
$ N4 _8 A# O* t3 p1 G9 U& ^! M9 j近期,中国银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23 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展望 2023 年,全球经济将由 " 滞胀 " 向衰退演变,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大概率在上半年陷入衰退,亚太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面临压力,全球高通胀态势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是通胀水平仍将高于疫情前。美联储加息步伐有望放缓,跨境资本将延续回流美国趋势,但速度和幅度趋于下降,全球股市将维持震荡态势,大宗商品价格将在高位调整。
' U5 F. H4 n! \5 _) A关于国内经济的未来走势,《报告》预测,展望 2023 年,中国经济将步入内外需增长动能转换期,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或将有所改善。全球增长放缓,但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步伐放慢,有助于减轻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制约。疫情防控措施或将更加优化,有利于各项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房地产市场逐步修复,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生产和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叠加 2022 年低基数,中国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将较上年有所回升。
: _2 M. Y5 g" J6 }+ N; P2 T《报告》还对 2023 年中国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展望。从经济基本面看,疫情影响减弱、经济持续恢复、市场信心回升等因素将有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从政策面看,由于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预计人民银行将灵活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各类借贷便利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稳健略宽的流动性环境。整体来看,预计 2023 年新增信贷投放将继续稳步增长,企业融资成本总体仍保持在较低水平,资本市场保持震荡态势,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 u: v8 Q& G; B: R2 J
文化传媒:广告营销、游戏和影视有望反弹4 ]: a4 N' }0 {) o
近期,支持消费利好政策不断落地,对文化传媒板块企稳回升形成鼓励。12 月 15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 十四五 " 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提出,着力培育文化消费。依托文化文物单位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提质扩容。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推动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虚拟现实视频、云游戏等高新视频和云转播应用。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 ( 5G ) 广播电视,推动广播电视终端通、移动通、人人通。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宣传推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电影、话剧、戏剧等消费实施惠民补贴。5 u! `. n; i9 G2 F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疫情防控政策放宽后,线下娱乐消费场景将不再受到限制,人流量恢复有利于线下娱乐业复苏,全国影院的营业率与上座率预计将保持回升,热门 IP 与高质量电影的上映将有利于激发消费者观影热情,带动市场需求回暖,进一步加速行业实现复苏。
8 b0 t; i, ~- I! \: f% R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助理刘寸心表示,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文化传媒行业供给端和需求端均有望迎来改善,看好文化传媒行业中的广告营销、游戏和影视均有望走出一轮反弹。另外,随着《阿凡达 2》等电影的上映会进一步增强影视板块的复苏预期。
& ^7 ?9 t" v+ ?" T3 B  I( C
4 U. v4 m9 K, ]3 V) v8 G( G* K. n" b, q
大消费 : 化妆品、医美、黄金珠宝等线下消费需求激增8 x" K& l. R9 l5 W9 Q6 V, [3 }
疫情推升居民储蓄意愿,高储蓄意味着部分消费需求受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 1-11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为 -0.1%,餐饮收入累计同比为 -5.4%。
) `/ l" c4 b4 d/ d. T& x% h9 L但随着防疫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商超餐饮零售等消费行业线下营业逐步恢复,居民消费信心逐渐恢复,2023 年,春风似乎又可以重新眷顾起消费这个大板块了。
5 v: W- N1 e" M+ G4 s8 a  ^从海外例子来看,美国在防疫政策放松两年多后,消费水平已超出疫情前的趋势线 20% 以上。未来超额储蓄的释放也有助于支撑消费需求的回暖。  t- P( H9 J" [5 R) N. `1 n
12 月 16 日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提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认为扩大内需首要在扩大消费。% b6 I& n) Q) o0 I; R# F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零售方面,消费弹性恢复后化妆品、医美、黄金珠宝等线下消费需求可能会激增。另外,部分地区消费券发放对于消费具有提振作用,零售、餐饮的整体会持续向好。9 t) s$ ~9 I  A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根据海外国家复苏经验来看,在经历 1-3 个月短暂混乱期后,经济和消费会出现较好恢复,国内感染高峰大概率在 2022 年底至 2023 年初出现,此后逐步进入弱复苏的上行趋势。国内经济活力、人口结构及促消费政策相对较好,通胀压力不大,在促消费和稳增长的政策带动下,前期被压制的消费需求有望逐步释放、进入平稳回升的复苏阶段。  `6 C3 U) p/ C5 B% a0 O( |
湘财证券预计于 2023 年二季度,在经济复苏、就业好转、收入提升下,消费者信心会逐步增强,消费将迎来强劲反弹。0 ^1 V2 k8 ?, i. o
开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表示,2023 年的核心关键词是修复,即消费能力、消费信心的修复。后续内需不足局面有望得到缓解。
7 e$ n: f0 o' x) D. m- y华安证券分析师刘略天表示,居民消费端上,零添加等产品发展趋势仍然处于风口,部分企业加大力度推广低端零添加产品,以期助力零添加系列下沉,提升零添加市占率。从餐饮端来看,餐饮复苏进程目前仍受疫情扰动,但长期来看修复趋势尚在。
" e4 e7 i5 D8 Z9 U* L+ L: \旅游:国内市场将从暑期开始显著复苏6 g5 e4 y* ]5 H
2022 年 12 月 22 日,在 " 新十条 " 发布半个月后,旅游市场逐渐呈现复苏态势。
0 g* N8 u! C3 q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国内长线旅游热门目的地开始加速回暖,其中三亚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目的地之一,机票、酒店预订量同比大幅增长。此外,在元旦出游中,东北、华北等地的滑雪场陆续开板,张家口、哈尔滨等地滑雪场周边民宿预订量持续走高。" D% ~$ o1 `5 o; d
民生证券分析师刘文正表示,预计春节期间旅游业的复苏势头会更加明显,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后,全国旅游市场开始步入恢复期,迎合冬季旅游需求的三亚度假及滑雪项目均有较为明显的恢复表现,长线游市场开始回暖。刘文正认为,由于居民出行顾虑因素影响,当前旅游市场恢复仍处预热阶段,2023 年二三季度将迎来高速恢复期。恢复期内看好符合短频次周边游需求的旅游目的地恢复表现、露营这类新兴旅游模式发展、以及 " 双减 " 政策推动下的亲子游需求发展。; A( K9 O9 B$ Y+ m7 k2 J6 \
另外,2023 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或将迎来一波高速增长。12 月 28 日,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 2022-2023》 ( 以下简称《报告》 ) 发布。6 Z8 r/ h! }. }  m6 J* C3 @
报告指出,伴随中国入境隔离、签证政策进一步优化调整,入境旅游复苏和回暖的政策窗口逐步打开;入境签证政策逐步放宽,根据多个驻外使领馆发布的消息,2022 年 6 月以来放松来华工作、商务、探亲、留学等人员的签证申请条件,自 2022 年 8 月 24 日起,允许持有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APEC ) 商务旅行卡和中国学习类居留许可的外籍公民入境,并逐步恢复留学生签证申请;中国对国际航班的管制进一步放松,并在 11 月份取消了入境航班的熔断机制,有效地保障了国际航班的较快恢复。中国民用航空局从 2022 年 10 月底开始执行冬春航季航班计划,国际民用航班数量将比上一个冬春季增加 106%。
$ p; C  V  W( k0 R# @& h与此同时,潜在来华旅游需求明显回升。谷歌搜索的数据显示,2022 年,海外对来华航班和住宿的搜索量较 2021 年同期有明显的回升。尤其在 2022 年 6 月以来,伴随着中国入境隔离、签证政策的放宽,加之国际航班数量持续增多,海外对来华航班和住宿的搜索量显著上升。根据海外民众一般提前 3-6 个月开始计划旅游的消费习惯,这一数据预示着,2023 年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大概率将会出现显著的恢复。
2 }* @9 B6 E0 _' ?! X( I展望 2023 年旅游市场后市,中青旅研究院预测,2023 年上半年,国内或将整体处在疫情快速蔓延期,个人出行意愿受到较大抑制,上半年依然以城市周边的乡村游为主;2023 年暑期开始国内市场开始显著复苏,十一,全年旅游市场达到一个高峰。
8 Y4 h! j% S) R' w; Q1 i中金公司认为,消费升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是大势所趋,行业有望重拾增速。文旅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不断提升正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未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除、以及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逐渐恢复,旅游酒店有望重拾增速。8 f7 h4 f1 g; b/ n6 w2 M1 {8 \" [
推荐阅读# [9 Q9 N3 a$ i: ^

7 e: u! X' U8 w6 |: a, E
3 ], y( I2 x1 N7 t& c, |+ m! K. `7 V% D" Y" [6 z" j
# T+ c4 s" J1 C+ c% Q5 |

+ x% j" N/ m, w& q' a# d7 e$ O/ n2 s* 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3 00:50 , Processed in 0.0444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