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三年,疫情的出现加重了人们的负面情绪,也重新催生了对治愈系文化的诉求。回望2022年的综艺,竞技化色彩淡去,治愈系功能在逐渐增强。3 i2 O7 L' o% {2 C5 I- D1 M% c/ |
不少综艺个体化、生活化、怀旧化的色彩凸显,如同“一罐黄桃罐头”,消解了人们在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以一种 “清甜可口”的疗愈感,给予观众莫大的精神慰藉。
+ Z" B1 k) c0 C 0 r2 s0 t% V: z) f/ @! _9 Q
个体化:在社会性“遮蔽”中被看见的个体
6 s& x2 ] X$ n7 j L5 O 后疫情时代中,不少人陷入对现实的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中,个人的身份认同感和社会身份归属感悬置,导致对个体“可见”的需求逐渐增强。
* g: @' `0 K0 S. c; s 关注个人日常生活琐事、关注小人物的情感经历、关注社会环境中的个体需求成为综艺的时代表达路径。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2022年观察类、解读类的综艺持续增多。+ I1 _' L. i, y, h: |
《半熟恋人》《春日迟迟再出发》《没谈过恋爱的我》《喜欢你我也是·唤醒季》《一起探恋爱》《妻子的浪漫旅行》等从年初霸屏至年尾。
9 ]" ~& J1 e2 a6 m0 S
' c7 U& m/ J- b6 Y6 o: d' W2 r7 f 日益拥挤的情感观察类综艺赛道,依然有着差异化生产的可能性,30+恋人、离婚情感、母胎单身等不同情感个体与婚恋关系模式,都成为嘉宾观察的新对象。' D$ w; B6 a+ h; B* ~- @* v
而伴随观察类综艺的兴起,一个新兴的热词如今正高频率地出现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 C6 ^- G! g/ F! c5 K& E c
不少观众开始用“互联网嘴替”来形容那些能够直接流畅地表达出自己观点的观察嘉宾,而这些嘉宾的想法又总是和网友们不谋而合,不少“哑巴网友”直言找到了救星。; l: |* M: b6 o0 O
* a: t, V8 z! E' ]3 Q* ]2 O+ S4 m
乔欣在播出的情感综艺《灿烂的前行》里展现出清醒的爱情观,在谈到婚姻时她表示,28岁还没结婚,她感到了来自家庭的焦虑。但即使有外部的压力,她依然坚持“如果没有遇到更合适的人,我不想给自己的人生增加难度”,说出了无数单身青年的“情感坚守”与“宁缺毋滥”。
- A u/ B5 m6 `7 s 同样因为人间清醒收获好评的孙怡在《再见爱人2》中也展现出犀利的一面。当男生说出走出失恋最有效的办法是快速发展新恋情,孙怡立马回怼道:“认识新女生,去哪认识那么多新女生,那么快就会认识一个新的女性朋友呢?除非之前就有备胎。”, R/ `! {: H$ m; t$ n- ?+ N
6 Z5 t2 t9 T+ u( z/ a' U 一直以来,治愈系文化对社会热点问题都采用较为隐晦的方式表达,后疫情时代各类问题纷纷涌现,对个体情绪的直接呈现、对社会心理的直接关注、对社会问题的直接表达成为最新趋势,“犀利人设”才会直抵观众内心。5 g: y. q6 n( P. I" J* {0 C
在恋综所营造的“粉红滤镜”和嘉宾的“清醒言论”双重交织下,Z世代青年在重新审视自我、审视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探索出了更多可能,越来越多的青年学会平衡感性情绪与理性思考,体悟在日常生活里如何延长真实心动的保鲜期,寻找人生中真正值得为之努力奋斗的事情。
* D. R7 n. m% j$ s9 { ( z, d, T) h2 E9 D
在《毛雪汪》中,李雪琴、毛不易、杨幂进行的MBTI测试也迅速走红,“你测MBTI了吗?”成为当年青年的社交密码。
" A" ~$ h5 {( a. p
& O) S6 c9 A8 s- m, ~" v “人生有很多疑问。我的命运是什么,该做什么工作,该与什么样的人结婚等,我都希望有个答案。”
& Q9 b" c v& r9 } F* V2 O% C 在不确定的时代,越来越多青年渴望加强对自身的了解,而MBTI通过“贴标签”的方式,帮助青年找到了同类型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 |( P! g. w3 Q3 l9 m' [8 e( Z( z % f: ]& c0 U! v: f- M
个体的被看见、被关注,构成了公共生活的意义,也是人类获得存在感、确认自身与世界链接的方式。越来越多的综艺,正通过个体“可见”对抗社会性“遮蔽”,以综艺特有的减压方式对人们的自我怀疑、存在焦虑、孤独自闭进行文化抚慰与心灵弥合。
8 u0 t' i5 z* E8 q0 w 生活流:温暖是现实世界最珍贵的底色0 ]: {( p& p7 M4 e5 I9 y$ T# X3 `
当个体成为被表达的主题,注重纪实性,还原生活真实感,注重挖掘现实世界温暖底色和价值意义的生活慢综艺也蔚然成风。) o8 ^0 i" F$ n% x% Y
《毛雪汪》《大伙之家》《五十公里桃花坞》等带有“家族氛围感”的治愈系慢综艺相对收视较好。; U" J5 q" E/ x( \( T* b
0 o5 I* e& I4 O& d( p2 x 在《毛雪汪》中,朋友、美食、宠物、闲谈、小聚......节目中充满烟火气的日常,是生活热气腾腾的映照。在他们的身上,观众或多或少都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
6 L* u- H' H! P “我觉得我很普通,不开心已经成为了人生的状态。”
, u$ N1 N6 `& v M# T, B “不是,开心很重要。”0 _* g2 K B! |; H! B+ q% D& @
“你是值得开心的。”: r5 v% Z Y$ w% h
嘉宾们的交谈,真实得如日常生活中观众和平常的朋友交谈,充满真挚情感的安慰,也是“每个人都值得被爱”的最好诠释。
3 ]) c- o' W$ J. H2 {
. G( j2 h% Z h 在此情况下,也有越来越多的日常纪实类综艺被提上日程。腾讯视频即将推出的《有家杂货铺》便是如此。以雷佳音为首的东北五姐弟会在村口开间杂货铺,铺子在晚上还会变身烧烤店。届时街坊老邻居会在一起唠唠嗑聊天,用平凡的生活治愈所有人。4 W7 d0 d7 F" n/ ]8 j" I) Q' j
( R/ j) {' |2 ]( D
对于日常空间和日常经验的回归,意味着快节奏、快叙事、重焦点、强冲突的叙事模式不再是综艺表达的主流,舒缓的、自然的、质朴的、情感化的审美呈现,成为制作方们更青睐的方式。
3 J% l- q# i! j2 D# |7 @8 m# n2 U 即便是同一档综艺,节目当下的风格也和此前发生了变化。 z- }# m; v; S$ O4 u, J
时隔五年,自助远行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回归。曾经因为一众“名场面”而衍生出让观众津津乐道“花学”的经典综艺,原有的“抓马”色彩不再,就连文案也抛弃了往季中的抒情写意风格,此次“你有多久没有出去旅行了”等平实直白的表达风格如同生活中老友的一句问候。
7 a) E- H* B/ f 花少团在雨中互相撑伞、齐心协力支起帐篷的画面温馨和谐,也让观众直呼“平平淡淡的温情路线很合我的口味!”
/ p! }! x& P% U" J0 G0 a# |# Z ?
' Z$ c4 a' _' d; z 同样的,综艺竞技类属性也在不断弱化,更多的节目选择融入更多故事和情感,建立文化共鸣。
7 y* N/ D, _# ? p3 U 一向以真实、残酷、接地气著称的职场类综艺,也开始注重和观众情感诉求点的链接。
5 d) x! t+ z+ U" r' X0 f 在《跃上高阶职场》《令人心动的offer》《初入职场的我们》《闪闪发光的你》等出圈综艺中,不论是资深职场人还是刚入社会的打工人都感同身受,无论多么光鲜亮丽的职业背后,依旧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7 f# T+ M& \( l4 M) X" a
& @6 y: h+ g$ y6 A2 }) m9 N' ^+ T 能够摸准当下职场人的情感脉搏,那么这档节目至少已经成功了一半。观众也许不能从综艺中获得完全系统的职场经验,但却能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启迪与疗愈。
+ C, _$ v; y/ [: B; H0 k 怀旧向:在“集体记忆”的真情实感中挣脱孤独
2 I( t8 e# i0 L5 i @& k/ x 2022年,综艺数次引起全民刷屏的契机,都在于“文艺复兴”。 G( G7 z$ u w# ~# @, e3 ?2 ]
上半年,崔健“继续撒点野”视频号演唱会晚上8点开场。不到半小时,观演人数就迅速从一千万涨到了两千万。
: a" \/ Y# B) Y- ~9 }7 D & {& g) w: ~" |$ y- ?, _, w
下半年,周杰伦和鹿晗同时举办线上演唱会。截至演唱会当日18:00,已有近3000万人预约观看周杰伦演唱会。一晚两场线上演唱会,点燃了一场80后、90后乃至一大批00后歌迷的狂欢。以经典歌曲所包含的独特的、丰富的记忆为媒介,昔日顶流艺人纷纷收获了极高关注。
4 ]. d; v& e4 `: _ \2 G 3 r2 p' J5 X, U" `0 F
越来越多综艺也通过邀请怀旧嘉宾、设置怀旧主题、重现怀旧场景、营造怀旧氛围重现“集体记忆”。4 l) V( p7 ?" o
从2007年快男再成团加盟《快乐再出发》《快乐回来啦》多档综艺节目,让“怀旧”与“重燃”相得益彰,到音乐节目《声生不息》唱响港乐经典掀起老牌歌手复古潮,再到”王心凌男孩”霸屏承包《乘风破浪》的热搜——情怀再度成为综艺节目维持热度的活招牌。
: T0 V Q4 z' u4 E, Y8 K5 U 5 @4 t5 K) z* \/ x
当旧人、旧作、旧事、旧情在综艺中串联在一起,嘉宾之间的生活态度、生命感受、理想追求和历久弥新的友情融合形成一种具有时间感的精神治愈力量。0 g& Z' R0 R( y3 U1 p+ @
《我们的民谣2022》一揽老中青三代民谣音乐人,一开播便集合老狼水木年华上演民谣回忆杀。$ {) J3 D2 \1 l$ h; u8 @2 a
, S6 q2 C8 { z- a L: v5 X
没有赛制,没有竞技,没有快节奏的《时光音乐会》在一开篇,画外音就提问嘉宾们:“你相信音乐能让自己回到过去吗?”直接把情怀值拉满。$ f+ _+ b7 Z7 D/ G/ G! A' X
k% n6 \( p0 J' K" d4 D
谭咏麟、林志炫、许茹芸、张杰、郁可唯、凤凰传奇等一众不同年龄、代表各个时代的华语流行歌手,以户外音乐会的方式,把新的编曲、改编、制作带入过往曾经流行的经典歌曲中。而在歌曲的传唱中,又融入更多音乐故事和个体的人生体验,以对往昔的回忆而引发情感共振。' _ k! D0 S5 {4 Z" L4 t: [
7 n; x0 f- }/ C0 U. A
在怀旧的风潮中,怀旧不只是行为,更是情感诉求。所谓的“文艺复兴”,是因为这些综艺满足了人在受阻停滞的文化困境中的心理渴求。人们渴望建立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在真情实感的碰撞中摆脱孤独感。也因此,在一众怀旧综艺中,真实的情感流露、本真的性格呈现往往最吸睛。
, F5 r; C B5 I 三年的疫情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联系,个人层面的自我隔离,社会层面的居家办公、国际层面的全球化“退潮”,所带来的集体焦虑和负面情绪亟待文化治愈。关注个体、切中生活、怀旧韵味的综艺“对症下药”,以正确的节目定位与价值观来实现文化资源的再生和文化价值创造,而当新的起点到来,相信综艺也将与时俱进,带给我们新的视觉呈现和惊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