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视频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 l! C8 B; N8 n
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嘉鸿
1 T* M2 |+ u# Z由邓超、俞白眉导演,邓超、孙俪、许魏洲等主演的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将于大年初三正式公映。1 月 20 日下午,影片导演邓超、俞白眉和表演指导兼主演梁超带作品现身广州路演。影片中的 " 无名英雄 " ——曾助力中国男乒训练与比赛的双鱼球台,其制作者也来到路演现场,讲述 " 广东制造 " 为国争光的故事。
# K" F; ?/ J5 J5 o# W* {0 o0 s4 X$ {3 j. }' W
0 U* c0 q6 z1 v+ ~8 c' _( e3 B/ W) b
: O- Z3 y/ s$ u% R: [作为春节档唯一体育题材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拍出了中国乒乓团结一致、不屈不挠、奋勇拼搏的精神。电影看得全场热血沸腾,观众纷纷表示 " 被燃到 ",两个来自广州的乒乓小将甚至当众表示要向扮演片中教练的邓超拜师。当天,影片导演兼主演邓超不但用粤语向广州观众送出新春祝福,还带大家唱起了《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电影主题曲《这里没人叫 " 喂 "》。戳视频感受现场的热烈氛围吧↓↓↓2 ~' ~ a% K; H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广州路演 ">9 ?; c0 m$ K& i- {9 g# M
邓超坦言也曾遭遇 " 最痛时刻 "
5 Y% d- E- ?2 c/ b" y0 k: E* l+ h《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取材于 20 世纪 90 代初国乒男队低谷时期的故事。彼时瑞典队异军突起,技术打法赶超中国,铁腕少帅临危受命,组建起一支备受争议的男乒新军——负伤主力、失意老将、千度近视的削球手,以及缺乏大赛经验的 " 双子星 "。面对内外质疑,主教练携教练组坚持大刀阔斧改革,不被看好的 " 男乒新五虎 " 发挥各自优势,终于在 1995 年世乒赛上演了精彩的绝地反击,重新夺得斯韦思林杯。, T: O9 \) P4 n5 b
影片导演兼编剧俞白眉则表示,《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是一部能让所有人受到启发的电影," 因为它不是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而是一个如何面对失败的故事 "。邓超则坦言,故事正吻合了他这些年的心路:" 曾经我们的电影拍得没有那么好,那是我们最痛的时刻。遭遇群嘲的时候,我也选择过逃避,不去看网上那些批评的声音。但在拍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们虽然遇到了一些小困难,却更多收获了中国乒乓精神的鼓舞。纵然不被相信,仍要勇敢前行——希望这份鼓舞也能让每一位看到电影的观众都感受到。"
5 i1 e1 J. ?8 {/ L; S/ A( p+ M" H
1 }3 G2 i5 m) F1 m3 W- a8 Z3 y J& g" o% p6 c1 y( U
9 m: N+ b1 d! A3 p' t8 _; `
, B: O( o6 A$ A4 m9 K$ X+ O" x( J+ L
4 p+ I2 G5 _9 l! p q& ~5 B为拍摄超高球速画面,专门研发设备
. B; B+ l0 l$ |. p- F& B# H邓超坦言,拍乒乓大片,过去没有先例," 我们很忐忑,今天就像大考,特别想听听第一批观众的意见 "。他亲自 " 点人 ",把场内举手的老中青少几代观众的意见都听了个遍,台下观众则纷纷举手,迫不及待表达自己对影片的喜爱。一位小观众发言表示:" 虽然知道结果肯定是中国队赢,但这部电影还是成功调动起了我的感情,我觉得做得很好。" 老成的语气把全场都逗乐了。一位奶奶级观众则表示:" 这部电影给我很大的鼓励,我觉得也能让孩子们得到很好的教育,谢谢你们!" 对她的夸奖,邓超连连表示:" 谢谢奶奶。"+ |/ T( q3 a+ I, O
- u6 W w. I A; k& C7 Z, K( ?" r5 ~
# w& g) s3 w' q+ U" d
& _' Y; D& {" L: c- G' I一位乒乓爱好者兼摄影爱好者现场提问:" 片中那些超高球速的比赛场面,究竟是怎么拍出来的?" 俞白眉回答:" 乒乓虽是小球,但速度非常快,摄影机的速度是根本跟不上的。我们专门研发了一个气泵设备,就像打子弹一样把摄影机推出去。但是,运动员不是机器,气泵也是手控,两者之间要配合上很不容易,往往一个慢镜头就要拍上一天。"' G" ~$ R' v/ s5 J
1 C8 s" k0 W& r( [' N* h
6 f/ J6 m, D5 D2 ~+ C' r9 \; I, e3 N* y% J" q
当天,也有不少影院经理表达了对影片的喜爱之情。一位影院从业人员发言称:"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我们的希望回来了。谢谢你们!" e b7 b4 Z* [! L
球台工程师分享 " 广东制造 " 为国争光往事: i: S9 d. h1 [+ U& v5 Q3 E
著名体育用品品牌双鱼集团的 303 球台工程师、1995 年世乒赛幕后亲历者梁敏明和罗文辉这天也来到现场,讲述 " 广东制造 " 为中国乒乓出力的历史故事。: ^4 U# y% f5 J+ |* a
2 m7 j9 V6 O3 u; r. B" e
) ]* R0 t( [9 a4 N) j: L! d( O
3 P6 r- W$ u- q+ _" ]$ D3 d& ?7 V2 H
梁敏明透露,当年大赛举办时他才 20 岁出头," 那是世乒赛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中国举办,我们每个人都想着要为国争光 "。但当时中国制作球台的器械比较老旧," 球台面板甚至都只能手工去做 "。最后,一个当时才六十多人的小厂,竟一口气制作了六十多张手工台球送去天津。9 J$ F8 l+ X" ~8 u- L: X1 }$ ^
为了保证比赛时球台不出问题,时任 303 球台总工程师的罗文辉还组建了一支 " 服务队 ",守在天津二十多天。最后,不但双鱼球台完美完成任务,中国男乒也顺利打了一个翻身仗。罗文辉表示,看《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过程中他多次热泪盈眶:" 当了半辈子工匠,能看到 303 号球台当年所见证的辉煌时刻再现,补全了我们当时无心观赛的遗憾,也重温了那时的成就感。非常感谢这部电影!"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