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y8 f7 L q, x: p
来源:科技日报- K4 M7 b" E& v+ H( R
4 o3 K6 E! m! i& t% Z
4 N: w, c+ R) M1 U& ]- {1 h
- ~1 S! U: c" ^. K2 @
1、光刻机
: w9 L& ^- q- ]" A 《这些“细节”让中国难望顶级光刻机项背》(科技日报4月19日)7 Z) ^: o( A) h/ z7 A b+ V
制造芯片的光刻机,其精度决定了芯片性能的上限。在“十二五”科技成就展览上,中国生产的最好的光刻机,加工精度是90纳米。这相当于2004年上市的奔腾四CPU的水准。而国外已经做到了十几纳米。, M. v; d7 i; g4 Q9 z$ G
光刻机里有两个同步运动的工件台,一个载底片,一个载胶片。两者需始终同步,误差在2纳米以下。两个工作台由静到动,加速度跟导弹发射差不多。在工作时,相当于两架大飞机从起飞到降落,始终齐头并进一架飞机上伸出一把刀,在另一架飞机的米粒上刻字,不能刻坏了。$ }& x! _: z6 V3 D5 i+ S$ `* e
2、芯片
( R" ]& G8 ^: k1 h! T5 g* W0 I& \ 《中兴的“芯”病,中国的心病》(科技日报4月20日)2 L, h4 Y3 i/ B, |
低速的光芯片和电芯片已实现国产,但高速的仍全部依赖进口。国外最先进芯片量产精度为10纳米,我国只有28纳米,差距两代。据报道,在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设备、内存设备和显示及视频系统中的多个领域中,我国国产芯片占有率为0。
) I; p/ Q+ ~ H$ {
7 ^ _$ c% R {7 E8 @* J3 F! T, i1 N6 F
1 k' [2 _! u$ P( Q Q
" r" V7 T2 f$ m6 S
) e. l' U# L, h! l& P0 | 3、操作系统 7 i* L4 V L; A! z) i
《丧失先机,没有自研操作系统的大国之痛》(科技日报4月23日)
. ~" x( p: H+ F* |普通人看到中国IT业繁荣,认为技术差距不大,实则不然。3家美国公司垄断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数据显示,2017年安卓系统市场占有率达85.9%,苹果IOS为14%。其他系统仅有0.1%。这0.1%,基本也是美国的微软的Windows和黑莓。没有谷歌铺路,智能手机不会如此普及,而中国手机厂商免费利用安卓的代价,就是随时可能被“断粮”。
% X5 ]! o4 M1 P. c 4、航空发动机短舱 e; l2 J3 A1 X) S- }3 A
《居者无其屋,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短舱之困》(科技日报4月24日)
% M* `3 _8 t+ g I飞机上安放发动机的舱室,俗称“房子”,是航空推进系统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成本约占全部发动机的1/4左右。短舱需要将发动机包覆,减少飞行阻力;其进气道还要具有防、除冰的能力;飞行中,要保护发动机不受干扰正常工作;在地面,需要做到方便发动机的维护和维修,一旦短舱有损,飞行中可能会引起发动机严重事故。短舱越大技术难度越高。我国在这一重要领域尚属空白。查阅所有公开资料,我国尚无自主研制短舱的专门机构,相关院校似乎也没有设置相关的学科。
1 C. h4 }7 x" E. T- _, d 5、触觉传感器
4 N b R" \$ m# R 《传感器疏察,被愚钝的机器人“国产触觉”》(科技日报4月25日)8 Z" V5 J. T& H6 |
触觉传感器是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精确、稳定的严苛要求,拦住了我国大部分企业向触觉传感器迈进的步伐,目前国内传感器企业大多从事气体、温度等类型传感器的生产。在一个有着100多家企业的行业中,几乎没有传感器制造商进行触觉传感器的生产。日本阵列式传感器能在10厘米×10厘米大小的基质中分布100个敏感元件,售价10万元,而国内产品多为一点式,一般100元一个。
' u q7 y3 }: T j2 S4 V$ H0 v! @ 6、真空蒸镀机 7 ?3 ~+ S5 D- {' h1 \
《真空蒸镀机匮缺:高端显示屏上的阴影》(科技日报4月26日)) s; t# e' y- _+ O' V: j' d0 h
OLED面板制程的“心脏”。日本Canon Tokki独占高端市场,掌握着该产业的咽喉。业界对它的年产量预测通常在几台到十几台之间。有钱也买不到,说的就是它。Canon Tokki能把有机发光材料蒸镀到基板上的误差控制在5微米内(1微米相当于头发直径的1%),没有其他公司的蒸镀机能达到这个精准度。目前我国还没有生产蒸镀机的企业,在这个领域我们没什么发言权。
0 }/ _. N) [5 O% c& q, L5 A; Z$ J0 | ]9 d S( T2 V
" W" g; Q8 R5 z3 ^
* r( u, c6 ]/ q7 Q, S6 P5 u2 Z4 |9 v7 G, T: |
- V( A/ r! Q1 ?. G# r 7、手机射频器件1 {' F1 X$ I6 X
2 t4 N3 x) V2 a/ p" g/ p' U0 g
《射频器件:仰给于人的手机尴尬》(科技日报5月7日)! ?4 b7 O2 a+ }" v
一块手机的主板上,1/3的空间是射频电路。手机发展趋势是更轻薄,功耗更小,频段更多,带宽更大,这就向射频芯片提出了挑战。射频芯片将数字信号转化成电磁波,4G手机要支持十几个频段,信息带宽几十兆。2018年,射频芯片市场150亿美元;高端市场基本被Skyworks、Qorvo和 博通3家垄断,高通也占一席之地。射频器件的另一个关键元件——滤波器,国内外差距更大。手机使用的高端滤波器,几十亿美元的市场,完全归属Qorvo等国外射频器件巨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国,但造不了高端的手机射频器件。这需要材料、工艺和设计经验的踏实积累。. R/ E3 ~7 H" ^6 |8 S+ H9 m+ X
8、iCLIP技术 5 _. Y! c6 l. E
《“靶点”难寻,国产创新药很迷惘》(科技日报5月8日)% B. N% Z. C9 g' m% v0 B
iCLIP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技术,是研发创新药的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它的发明,让人们抛弃精密的观测仪器,也能确定RNA(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在哪个位置“交汇”,甚至可以读出位点“密码”。iCLIP技术难,犹如万千人海中找一个人,要从几十亿个碱基对找到一个或几个确定的结合点,精确度可想而知。国外研究团队已在此领域展开“技术竞赛”,研究论文以几个月为周期轮番上演。国内实验室却极少有成熟经验。' a/ f+ j) \) s
9、重型燃气轮机
# X# C: ^! n! F) V! q5 x2 M 《“命门火衰”,重型燃气轮机的叶片之殇》(科技日报5月9日) 5 d1 t, ?% f* i4 w7 @
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舰船、火车和大型电站。我国具备轻型燃机自主化能力;但重燃仍基本依赖引进。国际上大的重燃厂家,主要是美国GE、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意大利安萨尔多4家。与中国合作都附带苛刻条件:设计技术不转让,核心的热端部件制造技术也不转让,仅以许可证方式许可本土制造非核心部件。没有自主化能力,意味着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仍然受制于人,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K4 y3 I; z0 d9 q2 Y
10、激光雷达
* K2 s/ D# H) H8 M4 T 《激光雷达昏聩,让自动驾驶很纠结》(科技日报5月10日)6 ^0 L4 q0 k' B% o8 N8 b. m3 s+ b
激光雷达是个传感器,自带光源,主动发出激光,感知周围环境,像蝙蝠通过超声波定位一样。它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必备组件,决定着自动驾驶行业的进化水平。但在该领域,国货几乎没有话语权。目前能上路的自动驾驶汽车中,凡涉及激光雷达者,使用的几乎都是美国Velodyne的产品,其激光雷达产品是行业标配,占八成以上市场份额。0 z2 w# f; v5 |$ s
5 _4 X" V$ X- I- V
/ R* l+ c5 W- x/ Q S6 ~
4 b. l; j* `0 q5 ^' j1 p' g
, a$ B) h* h" B8 D- L' f/ r, ?5 Y7 N, Z: v* J
11、适航标准
" t' z- c" n; X, R 《适航标准:国产航发又一道难迈的坎儿》(科技日报5月11日)0 ^$ ?7 `8 r* a7 S6 g: U! Z
一款航空发动机要想获取一张放飞证,必须经过一套非常严格的“适航”标准体系验证,涵盖设计、制造、验证和管理。但目前在国际上,以FAA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适航审定影响力最大,认可度最高。尽管在规章要求层面,中国与FAA基本一致,但由于国产航空发动机型号匮乏,缺乏实际工程实践经验,使我国适航规章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实际型号的适航验证工作,成为被卡在别国空域之外的关隘。4 ^8 Z% p9 B7 B8 n+ P' }
12、高端电容电阻
7 t6 v- w5 ?6 u9 y- v 《没有这些诀窍,我们够不着高端电容电阻》(科技日报5月14日)
9 I, h2 g2 j& M. I; m* ?7 N7 k 电容和电阻是电子工业的黄金配角。中国是最大的基础电子元件市场,一年消耗的电阻和电容,数以万亿计。但最好的消费级电容和电阻,来自日本。电容市场一年200多亿美元,电阻也有百亿美元量级。所谓高端的电容电阻,最重要的是同一个批次应该尽量一致。日本这方面做得最好,国内企业差距大。国内企业的产品多属于中低端,在工艺、材料、质量管控上,相对薄弱。8 ~, Q: v) F4 v$ {
13、核心工业软件 : K( R. {% G9 Z# F# I8 C
《核心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的中国“无人区”》(科技日报5月17日)* {! _& {5 ]# }' G1 L( L5 T
中国的核心工业软件领域,基本还是“无人区”。工业软件缺位,为智能制造带来了麻烦。工业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以计算机辅助的工业软件来替代人脑计算。譬如,芯片设计生产“必备神器”EDA工业软件,国产EDA与美国主流EDA工具相较,设计原理上并无差异,但软件性能却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先进技术和工艺支持不足,和国外先进EDA工具之间存在“代差”。国外EDA三大巨头公司Cadence、Synopsys及Mentor,占据了全球该行业每年总收入的70%。发展自主工业操作系统+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刻不容缓。/ V. y8 x. G5 v! T$ `
14、 ITO靶材 3 Q3 p: N2 L) J; K- G1 H: p8 t
《烧不出大号靶材,平板显示制造仰人鼻息》(科技日报5月18日)
/ x& p% N+ ?, W* W2 yITO靶材不仅用于制作液晶显示器、平板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触摸屏、电子纸、有机发光二极管,还用于太阳能电池和抗静电镀膜、EMI屏蔽的透明传导镀膜等,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市场。ITO膜的厚度因功能需求而有不同,一般在30纳米至200纳米。在尺寸的问题上,国内ITO靶材企业一直鲜有突破,而后端的平板显示制造企业也要仰人鼻息。烧结大尺寸ITO靶材,需要有大型的烧结炉。国外可以做宽1200毫米、长近3000毫米的单块靶材,国内只能制造不超过800毫米宽的。产出效率方面,日式装备月产量可达30吨至50吨,我们年产量只有30吨——而进口一台设备价格要花一千万元,这对国内小企业来说无异于天价。
) ^' m, e; P* O 每年我国ITO靶材消耗量超过1千吨,一半左右靠进口,用于生产高端产品。
7 A$ B0 L7 F" ]0 l 15、核心算法 + f I- l8 s0 B7 U
《算法不精,国产工业机器人有点“笨”》(科技日报5月22日)) z9 l4 l1 P" r( P: j% o' a2 [
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应用市场,但高端机器人仍然依赖于进口。由于没有掌握核心算法,国产工业机器人稳定性、故障率、易用性等关键指标远不如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日本)、ABB(瑞士)、安川(日本)、库卡(德国)的产品。核心算法差距过大,导致国产机器人稳定性不佳,故障率居高不下。算法的差距不只体现在核心控制器上,更拖慢了伺服系统响应的速度。
* u/ U0 K' y# p& F9 {4 y) ~ 机器人每完成一个动作,需要核心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协同作战。对于单台伺服系统,国产机器人动态与静态精度都很高,但高端机器人一般同时有6台以上伺服系统,用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取得好的控制效果。
& p" r: i/ {, w {/ T* |+ C6 b 16、 航空钢材 5 i, Z& ~2 Q0 o3 }- \, ~6 I& k
《航空钢材不过硬,国产大飞机起落失据》(科技日报5月23日)1 F- `; f& M0 D
无论起飞还是降落,起落架都是支撑飞机的唯一部件,尤其是在飞机降落阶段,其承载的载荷不仅仅来自机身重量,还有飞机垂直方向的巨大冲力。因此,起落架的材料强度必须十分优异,只能依靠特种钢材才行。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是美国的300M钢,该材料采用真空热处理技术,避免了渗氢,零件表面光亮,无氧化脱碳、增碳和晶界氧化等缺陷,提高了表面质量。而国内用于制作起落架的国产超强度钢材有时会出现点状缺陷、硫化物夹杂、粗晶、内部裂纹、热处理渗氢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冶炼过程中纯净度不够有关系。所以我国在高纯度熔炼技术方面与美国还有较大差距,存在很大提升空间。2 }' F' Y {, G I( L
" ]1 M6 \2 ?$ l! B9 F% x8 R$ v5 s, H- o3 I$ b" K5 ~
4 g W h, Y/ s
7 Y9 X; p% m, s
& R6 t( f: [) N
1 w0 k4 `+ P. Y/ [ 17、 铣刀
& [4 g; Q( _ T9 d" H5 n 《为高铁钢轨“整容”,国产铣刀难堪重任》(科技日报5月24日)* Z( b) Y6 h0 }$ Z/ r
随着我国近年来高铁的迅猛建设,钢轨养护问题也愈加让业内专家忧心。若养护不到位,不仅折损生命周期,还存在高风险隐患。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双动力电驱铣磨维护机器人装备——被称为钢轨‘急救车’的铣磨车可为钢轨“保驾护航”。但铣磨车最核心部件铣刀仍需从国外进口。铣刀的材料是一种超硬合金材料。对其中金属成分我们已然了解,但就是不知人家是怎么配比、合成的,如同琢磨某种中药的祖传秘方、各种药材比例是多少,都不甚明了。" G4 Z! l% T3 R9 Q9 q
18、高端轴承钢 + V t1 y! f! P+ h+ S
《高端轴承钢,难以补齐的中国制造业短板》(科技日报5月25日)3 L% v7 Y. j! I3 P2 t8 `/ v
作为机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轴承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无论飞机、汽车、高铁,还是高精密机床、仪器仪表,都需要轴承。这就对其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而我国的制轴工艺已经接近世界顶尖水平,但材质——也就是高端轴承用钢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 E2 B7 G [1 @" j- |, X 高端轴承用钢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基本上被世界轴承巨头美国铁姆肯、瑞典SKF所垄断。前几年,他们分别在山东烟台、济南建立基地,采购中国的低端材质,运用他们的核心技术做成高端轴承,以十倍的价格卖给中国市场。炼钢过程中加入稀土,就能使原本优质的钢变得更加“坚强”。但怎么加,这是世界轴承巨头们的核心秘密。
# R$ K5 N! A0 o* q4 h6 t8 A 19 、高压柱塞泵
" ~; q4 S* Z7 o3 J5 v 《高压柱塞泵,鲠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咽喉的一根刺》(科技日报5月28日)5 A! C# k. M1 T5 K$ V
液压系统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部件之一,一切工程领域,凡是有机械设备的场合,都离不开液压系统。高压柱塞泵是高端液压装备的核心元件,被称作液压系统的“心脏”。中国液压工业的规模在2017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但产业大而不强,尤其是额定压力35MPa以上高压柱塞泵,90%以上依赖进口。国内生产的液压柱塞泵与外国品牌相比,在技术先进性、工作可靠性、使用寿命、变量机构控制功能和动静态性能指标上都有较大差距,基本相当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初水平。
) t( `4 Z3 e/ N. [# | 20 、航空设计软件 * X4 K* i& ]0 h. z, s* `! J+ ~
《航空软件困窘,国产飞机设计戴上“紧箍咒”》(科技日报5月30日)
( R; N5 v% L1 r# t自上世纪80年代后,世界航空业就迈入数字化设计的新阶段,现在已经达到离开软件就无法设计的高度依赖程度。设计一架飞机至少需要十几种专业软件,全是欧美国家产品。国内设计单位不仅要投入巨资购买软件,而且头戴钢圈,一旦被念“紧箍咒”,整个航空产业将陷入瘫痪。据媒体报道,设计歼-10飞机时,主起落架主承力结构的整个金属部件是委托国外制造。但造完之后,起落架的收放出现问题,有5毫米的误差,只好重新订货制造。仅仅是这一点点的误差,影响了歼-10首飞推迟了八九个月。没有全数字化的软件支撑,任何一点细微的误差,都可能成为制造业的梦魇。
( F8 Z& i* m8 S! C; q, l 21 、光刻胶
) H4 i& l4 }, @: ~ 《中国半导体产业因光刻胶失色》(科技日报5月31日)
- `8 }# e$ a( z% G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半导体生产大国,但面板产业整体产业链仍较为落后。目前,LCD用光刻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至今被TOK、JSR、住友化学、信越化学等日本企业所垄断。就拿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京东方来说,目前已建立17个面板显示生产基地,其中有16个已经投产。但京东方用于高端面板的光刻胶,仍然由国外企业提供。光刻胶主要成分有高分子树脂、色浆、单体、感光引发剂、溶剂以及添加剂,开发所涉及的技术难题众多,需从低聚物结构设计和筛选、合成工艺的确定和优化、活性单体的筛选和控制、色浆细度控制和稳定、产品配方设计和优化、产品生产工艺优化和稳定、最终使用条件匹配和宽容度调整等方面进行调整。因此,要自主研发生产,技术难度非常之高。
) P( q/ ^; K8 d; o q# c) u% y6 l. R0 Y4 B$ [1 G. z/ i* ^
* d! c: s$ V& F( a$ ~
. h* b( O2 u1 U& D* y4 ^
5 V4 w0 O2 K1 F' S7 g$ A. b6 m& J1 [
22 、高压共轨系统 ' N% @% R/ h# D& B7 _9 Z. N- D0 D1 B# T
《高压共轨不中用,国产柴油机很受伤》(科技日报6月4日)
6 v* [1 X9 ]# c5 m0 e; Q( R0 z电控柴油高压共轨系统相当于柴油发动机的“心脏”和“大脑”,其品质的好坏,严重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柴油机产业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社会运行的重要装备基础。中国是全球柴油发动机的主要市场和生产国家,而在国内的电控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市场,德国、美国和日本等企业占据了绝大份额。和国外先进公司的产品相比,国产高压共轨系统在性能、功能、质量及一致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成本上的优势也不明显。
7 Z, ?: X% b* i 23、 透射式电镜
8 T: C# v" k) m) b8 ~* L- t 《我们的蛋白质3D高清照片仰赖舶来的透射式电镜》(科技日报6月6日
$ B9 W' H6 l' S1 H# k3 |- j0 N冷冻电镜可以拍摄微观结构高清3d“彩照”,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利器,透射式电镜的生产能力是冷冻电镜制造能力的基础之一。目前世界上生产透射电镜的厂商只有3家,分别是日本电子、日立、FEI,国内没有一家企业生产透射式电镜。匹配冷冻电镜使用的工具都需要原装,零件坏了找不到人修理,只能等待零件邮寄到货后进行更换。对于中国的冷冻电镜使用者们来说,这样的体验可能还要持续不短的时间。
% X% _; s% A% I3 S* Z 24 、掘进机主轴承 Z1 V/ `# n0 V2 v8 a, A
《自家的掘进机却不得不用别人的主轴承》(科技日报6月7日)$ b. h0 o9 ?$ n2 J
主轴承,有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心脏”之称,承担着掘进机运转过程的主要载荷,是刀盘驱动系统的关键部件,工作所处状况十分恶劣。与直径仅有几百毫米的传统滚动轴承相比,掘进机主轴承直径一般为几米,是结构最复杂的一种轴承,制造需要上百道工序。就掘进机整机制造能力而言,国产掘进机已接近世界最先进水平,但最关键的主轴承全部依赖进口。德国的罗特艾德、IMO、FAG和瑞典的SKF占据市场。
" R# ? L# p. P+ ?7 z 25、 微球
, V( w1 j8 O; V4 p% E 《微球:民族工业不能承受之轻》(科技日报6月12日)
! N) N5 ^ H0 {* d4 m, l8 H 微球,直径是头发粗细的三十分之一。手机屏幕里,每平方毫米要用一百个微球,撑起了两块玻璃面板,相当于骨架,在两块玻璃面板的缝隙里,再灌进液晶。少了它,你正盯着的液晶屏幕将无法生产。没有微球,芯片生产、食品安全检测、疾病诊断、生物制药、环境监测……许多行业都会陷入窘境。仅微电子领域,中国每年就要进口价值几百亿元人民币的微球。2017年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出货量达到全球的33%,产业规模约千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但这面板中的关键材料——间隔物微球,以及导电金球,全世界只有日本一两家公司可以提供。这些材料也像芯片一样,给人卡住了脖子。
. O# ^; ~ p, ?# w% F 26 、水下连接器
- c3 `# {$ {. H 《水下连接缺国产利器,海底观测网傍人篱壁》(科技日报6月13日)- t: h) c P7 ^2 U
除了船舶、遥感卫星,海底观测网已成为第三种海洋观测平台——通过它,人类可以深入到水下观测和认识海洋。如果将各类缆系观测平台比作胳膊、腿,水下连接器就好比关节,对海底观测网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水下连接器市场基本被外国垄断。一旦该连接器成为禁运品,整个海底观测网的建设和运行将被迫中断。
$ a6 D }6 v m- B; d C 27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 0 Y+ d, k! U% A6 c7 T5 E
《少了三种关键材料,燃料电池商业化难成文章》(科技日报6月14日)
3 F3 I. d' C# _$ L5 d: @+ C 国外的燃料电池车已实现量产,但我国车用燃料电池还处在技术验证阶段。我国车用燃料电池的现状是——几乎无部件生产商,无车用电堆生产公司,只有极少量商业运行燃料电池车。多项关键材料,决定着燃料电池的寿命和性能。这些材料我国并非完全没有,有些实验室成果甚至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是,没有批量生产线,燃料电池产业链依然梗阻。关键材料长期依赖国外,一旦遭遇禁售,我国的燃料电池产业便没有了基础支撑。5 v4 y4 F1 g/ Y' N7 m" a6 V0 y
28 、高端焊接电源 5 |8 }" [4 p9 v& C* k7 X
《国产焊接电源“哑火”,机器人水下作业有心无力》(科技日报6月20日)
9 I+ E- t% T4 B$ ~+ l9 l( M3 B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正在大力发展高端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维权装备。海里的设备一旦出现开裂等故障,需要用有工业制造“缝纫机”之称的焊接装备修补。深海焊接的实现靠水下机器人。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焊接电源制造基地,年产能已超1000万台套,但高端焊接电源基本上仍被国外垄断。我国水下机器人焊接技术一直难以提升,原因是高端焊接电源技术受制于人。国外焊接电源全数字化控制技术已相对成熟, 国内的仍以模拟控制技术为主。% w9 e, p' P) z0 a# T
29 、锂电池隔膜
, o! ~8 E5 u, c9 V, ~9 I 《一层隔膜两重天:国产锂电池尚需拨云见日》(科技日报6月21日)
8 R5 i/ B( R9 ^5 i/ G; ` 作为新能源车的“心脏”,国产锂离子电池(以下简称锂电池)目前“跳”得还不够稳。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唯独隔膜仍是短板。高端隔膜技术具有相当高的门槛,不仅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还需要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团队、纯熟的工艺技术和高水平的生产线。高端隔膜目前依然大量依赖进口。
) k% n. |, p/ @" J0 n9 [9 l 30 、医学影像设备元器件
/ n1 I* f1 V0 d. N 《拙钝的探测器模糊了医学影像》(科技日报6月25日)+ I$ S( r% k: | ^
目前国产医学影像设备的大部分元器件依赖进口,至少要花10年、20年才能达到别人的现有水平。在传统医学成像(CT、磁共振等)上,中国最早的专利比美国平均晚20年。在专利数量上,美国是我国的10倍。这意味着整个产业已经完全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里了,所有的知识产权,所有的原创成果,所有的科研积累都在国外,中国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 h) b# P' M4 X
; F! p! I! {. N! y
, a+ Q/ W1 [! G- c+ m1 S5 Y' ]8 s2 i2 X
& @ w! @" C. U0 T
/ t; G% ]6 q% h. U3 h. l. [
31 、超精密抛光工艺 : l) T* [& h) E! n! G" Y0 w
《通往超精密抛光工艺之巅,路阻且长》(科技日报6月26日)
; l& |- `9 y4 \超精密抛光工艺在现代制造业中有多重要,其应用的领域能够直接说明问题:集成电路制造、医疗器械、汽车配件、数码配件、精密模具、航空航天。“它是技术灵魂”。美日牢牢把握了全球市场的主动权,其材料构成和制作工艺一直是个谜。换言之,购买和使用他们的产品,并不代表可以仿制甚至复制他们的产品。2 C. ]3 J; }7 L# e e4 d A! N
32 、环氧树脂 ' ]) A6 W2 |; r8 x
《环氧树脂韧性不足,国产碳纤维缺股劲儿》(科技日报6月27日)7 p$ T# i5 a# F) @5 I5 v9 n3 k
碳纤维质量能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还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等特性,其中一个关键的复合辅材就是环氧树脂。但目前国内生产的高端碳纤维,所使用的环氧树脂全部都是进口的。目前,我国已能生产T800等较高端的碳纤维,但日本东丽掌握这一技术的时间是上世纪90年代。相比于碳纤维,我国高端环氧树脂产业落后于国际的情况更为严重。& D: o3 Y/ z5 B. {- [; m$ h
33 、高强度不锈钢
" I4 D# m: h, Q( A1 O6 G; v3 d 《去不掉的火箭发动机“锈疾”》(科技日报6月28日)/ f/ S3 B9 d j$ ^0 p; D4 V& f
用于火箭发动机的钢材需具备多种特性,其中高强度是必须满足的重要指标。然而,不锈钢的强度和防锈性能,却是鱼和熊掌般难以兼得的矛盾体。火箭发动机材料如果如果严重生锈,将带来很大影响。完全依靠材料自身实现高强度和防锈性能兼备,这是世界性难题。现在,我国航天材料大多用的是国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的材料,发达国家在生产过程中会严格控制杂质含量,如果纯度不达标,便重新回炉,但国内厂家往往缺乏这种严谨的态度。) ~3 g) m. w+ d* u' U9 o
34 、数据库管理系统
6 N( e g; Z D+ r& s* T 《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国还在寻找“正确打开方式”》(科技日报7月2日)
; f' Q; r/ r+ J* m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两种数据库管理系统是Oracle和MySQL,都是甲骨文公司旗下的产品。竞争者还有IBM公司以及微软公司的产品等。甲骨文、IBM、微软和Teradata几家美国公司,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数据库管理系统国货也有市场份额,但只是个零头,其稳定性、性能都无法让市场信服,银行、电信、电力等要求极端稳妥的企业,不会考虑国货。
/ Y* Z7 A& w! ?, g6 f& ^: z) s 35 、扫描电镜
% R' k5 L) {- l/ E4 c 《扫描电镜“弱视”,工业制造难以明察秋毫》(科技日报7月3日) M" S2 c6 P% W) f5 M( L# C* z' U
扫描电子显微镜,一种高端的电子光学仪器,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材料、生物、医学、冶金、化学和半导体等各个研究领域和工业部门,被称为“微观相机”目前我国科研与工业部门所用的扫描电镜严重依赖进口,每年我国花费超过1亿美元采购的几百台扫描电镜中,主要产自美、日、德和捷克等国。国产扫描电镜只占约5%—10%。; q3 s0 ]9 d' ?+ i& J
l! w7 o8 ^4 L5 `7 }3 s, y& z9 h1 S6 N- C! z1 D3 [9 U
( l/ @+ {# E; g' A1 d. X$ b* U1 {' H& J+ w* s
# K8 c D" ^! _ w: ^
5 B* h( P0 o! ^1 V5 {0 a
, t' v3 I" A! }$ x5 |0 d张亚勤、刘慈欣、周鸿祎、王飞跃、约翰.翰兹联合推荐 / z9 O* S2 v7 q0 L( D
* o' Z$ u7 z R! \5 D1 e % Z% g5 W2 I+ b; o
这是一部力图破解21世纪前沿科技大爆发背后的规律与秘密,深度解读数十亿群体智能与数百亿机器智能如何经过50年形成互联网大脑模型,详细阐述互联网大脑为代表的超级智能如何深刻影响人类社会、产业与科技未来的最新著作。
: h8 L" M9 W" k8 m
0 p9 C& J9 ]2 z" S0 A, i
& y z$ o# I- S1 \% p《崛起的超级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2019年7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刘锋著。了解详情请点击:【新书】崛起的超级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
5 ^2 K1 Q, M9 ^/ }) q; R5 p* F3 X
! t! P; M+ U; M$ n* _/ ~+ {: Y( z3 w3 p' Z* W1 E5 {
未来智能实验室是人工智能学家与科学院相关机构联合成立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和脑科学交叉研究机构。
0 o0 P1 w' S: K6 x5 f: a- K8 ?2 p# R+ T# G$ f* ?' s0 e3 \
: |0 F7 F h! @; k% J# |' j Q, l+ i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4 Y/ `, I! x6 V+ c% f; d. C+ W2 g( h" d1 E4 E! j
6 M8 k' V' `! l/ x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9 J* O2 H+ X6 E2 _& _4 V" c, g, c 1 F/ `8 U' \0 f6 F, j F8 B" b6 S8 j1 ~
! y }1 A+ ^) q& j X来源: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66739804&ver=1812&signature=0w4dHef-xyt3XbdDQ85m6TWhOgVJgBXJLzieMh1U-3gsuRhKj8LQ2aVaOZjWTT5WHMjOzmW7VqNKxdsrmU3cScr9G0LcsFdpHT6KMTSLCr*oBf2*0O7Ib*qqrX9IEyhn&new=1$ w# O a. w( Z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