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出意外的话,号称“电视剧届一哥”的权游应该是烂尾了。9 }2 Q* j' Q9 `! v5 S! z7 C
如果说,铺垫了那么多季,
( J; M9 c& p2 @6 L- d让不明觉厉的夜王忽然暴毙有点儿令人无法接受的话。# T2 D% p7 t* r4 l
那么从第八季的ep.4开始,除了草草的支线收场。
5 |( v8 Q' G: h+ V6 V* F众多人物集体智商下线的硬伤,则饱受外界诟病。9 k% B; M/ k# H9 Q8 i9 M4 m( ^
悲愤不已的粉丝,愤怒地表示:4 [" |: h- R. E* y5 @$ b2 T( F
为什么要把剧本交给郭敬明?!
. H& E( e T& V& W- u! W4 j7 U曾经,权游吸引人追下去的动力,
6 o, }/ h5 |' g( n7 H是因为其中展现的尔虞我诈,和人性的博弈。 R9 m% }2 X; g0 Q& b
到本季,则变成了你爱我、我却想起他的男欢女爱。: f( x1 R' G( ?, T
一部原本具有史诗气质的大作,如今已被恋爱的酸臭弄得不伦不类。' e. ?, e$ L9 a$ D4 ^ p# k+ h
被人吹捧了那么多年的剧跌下神坛,难免让人失望+难过。6 O: X9 N' z4 ^$ M( n2 L4 C
不过好在,上周,同样出自HBO的另一部大作上线。& J/ i- r8 y% d' {/ I$ g
一经推出,有人就直言:
/ X8 i4 X. C: M4 V# O比权游本季的ep.3还硬。& Z, k/ L. s M& B1 ~0 j6 F
虽然只有短短5集体量。
& A2 T5 c5 N/ h8 L7 v不过在看完首集后,我不得不承认……
2 F: X0 T" n! J# R* ~0 w' v它严重吊起了我的兴趣。# M/ ~* Y8 l. U, f
切尔诺贝利( N( V2 K; K$ O9 @0 Q
Chernobyl
3 t3 ~0 _9 H' H4 Q6 m& K3 Z; }* G q 在给大家总结5月片单的时候,其实这部迷你剧我就注意到了。
. A$ K+ Z" {* Q1 B J9 o& k k当时没纳入到列表中,是因为类似的题材不少。
3 ^* V# ]; v t/ E' ?能不能讲好,真是个未知数。
% ], W9 K# K/ s 但,我低估了一点——9 t) U; }: r: B
这部剧的出品方,可是被粉丝戏称为黄暴台的HBO啊。6 J' Z" u& r! c& f% D, X3 C5 @; x
经它之手的不少项目,口碑向来不错。$ P- c3 }# T# p( ^/ [1 {3 O
关键是,尺度也妥妥儿都是成人喜欢的限制级。$ l9 A0 q/ `) ]: |$ T3 Z m
像什么《西部世界》啊;8 p6 d' Q2 V( j6 W7 N4 Z
《欲望都市》啊;
7 x7 ?2 [' O/ W& {6 } 《真探》啊。. g% v8 H9 J. K$ Q o
都出自于它。, H6 J3 N& f8 X. |( Z" B
不可否认,但凡提到HBO,
) m, Y# b$ C6 x2 [基本上,就是在谈论品质本身。, l0 `6 Q+ M2 s! |, H& R8 s
▲HBO的纪录片也超级棒——《纽约灾星》. s! p: ]2 G; j3 _! ]
而《切尔诺贝利》这部根据历史事件改编而来的剧,1 ^/ ]0 G n6 F" X$ ]: |+ B
如果单看片名让你感觉不出来什么新意的话,# u) {+ K- F* n/ B7 K L& U' q3 d
它的演职名单,绝对让你眼前一亮。
. e2 ^4 I& T! I, u; M6 ~ 比如斯卡斯加德和艾米丽·沃森,两位都是享誉国际影坛的著名演员。( b$ P3 L+ `; R: E C0 X" w4 l
此前二人在拉斯·冯·提尔的《破浪》中就有过合作,表现堪称惊艳。
9 l' H2 ?) j- ]; ~$ _ 多年后二人再聚首,虽然首集均未露面。
5 d. d0 [! b0 E! s- I不过从海报和预告中呈现的质感来看,还是很有味道的。
- ?# q; J" D: ]/ P, { 此外,爱尔兰新晋小生巴里·基奥根。
+ Y% ~* N k9 U* J. c% p凭借《驯鹿致死》和《敦刻尔克》的表现,也让我对他的角色抱有期待。
& d8 w0 K* u" [/ i" y# f* h' l 除了优秀的演职名单。
/ b. s; m) R n: d7 y0 V1 N如前面所讲,HBO打造的剧本身素质就很高。
q* Q/ X8 K& [拿这部《切尔诺贝利》来说吧。
4 ?& W+ [4 Y; ?7 L开播仅1集,就在豆瓣、IMDB、烂番茄等各大评分网站上收获超高好评。" |4 M* l/ ~8 |9 d; q
  相较之下,权游因为后面的剧情烂尾,已经出现下滑趋势。7 r2 I& N% Q$ o6 \/ p" M( G: ~$ Z
被碾压,似乎已经是事实。/ ?+ r: i+ q5 g" m9 `
而但凡看过前者的网友,基本上都在首集结束后献上了自己的膝盖。
: o8 @# b* X8 H# A1 G 说了这么一堆,不拿具体的细节安利,你可能无法感受到它有多好。
& f+ I; z o/ E, F不客气的说,镜头质感上,《切尔诺贝利》就甩普通电视剧一大截。
+ Y. k( W' A9 ?5 V- N2 F随便一帧,都是电影级的视觉享受。
3 j$ V/ s' P1 q; Q3 v5 ? ▲一般的电视剧很少用变焦去烘托影像氛围- V/ H; @5 o4 r" d2 P
不光在视觉质感上做精,
5 i, y# F4 S3 g0 j% @作为一部每集只有60分钟的迷你剧,
0 ?! D% k0 c8 v" }1 n《切尔诺贝利》还非常善于在有限的时间内,% y# a6 C" q5 N7 E! O3 A
利用留白,在叙事上为观众制造紧张感和悬念。1 a1 L7 C+ K+ l; \) J, [! D; Q
在首集的结尾,对真相还一无所知的市民,仍旧如往常一样。
) O! N" U) ~7 |; Q9 i/ }' S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
( k! z# _8 C2 n+ [7 b4 S 街坊邻居们也仍旧和平日一样,在街边、公园内亲切交谈。* L6 @( F) T6 s( @) f5 Y
忽然,画面中掉下一只鸟。
8 l$ Y6 D6 e$ j- Q7 p- d% |; U从它痛苦的挣扎中可以预见:
. v6 d. `9 w( l: D1 g一场灾难正在等待着大家。
( h' g3 G1 T. n 如此种种,皆显示出剧组和HBO对逼格的追求。% _ x4 m3 [* p. N; I( a! ]
当然了,作为一部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作品。
( C2 h4 w% G* z: t! U$ x优质的画面只不过为该剧提供了华丽的外观。5 u4 g" H- q7 |: d! U6 \
更大的看点,在题材本身。
( {9 f$ m+ C8 A: y' i 就目前来说,《切尔诺贝利》的布局还是非常吊人胃口的。 ^& @5 c# s7 x! ~, v" @
就像刚才介绍演职名单时我讲到的,整个第一集结束,
3 X5 g8 \ @5 u$ z$ _关键人物都还没凑齐。
+ R! y2 F( ?- o8 R# n从首集释放的信息来看,牵扯的角色就超多。
" |/ V8 ^- r( G% {有专业的科研人员和核电站员工;" ^9 ~; U1 E/ q- O( }
有电厂的厂长和政府官僚;9 G; ~0 ^5 d. U) H0 p5 `
以及负责现场救援的消防队员和医务工作者。
: t/ A2 E+ k/ _ 更不用说在这场核灾难中,成为原子难民的百姓了。
: H$ {4 f5 g( \, ^* k 算上历史上后期参与救援的军队、工人,
( e) Q& j+ t0 D. |9 ]2 K和媒体、西方专家与苏联官方的介入。
^ p* Z8 E* f6 f. ~剩余4集,如何安插如此众多的人物就相当考验编剧水平了。
/ ?. O0 ^2 W v& R7 d8 K7 f: o ▲时任苏联领导的戈尔巴乔夫(左三)曾亲自坐镇一线参与决策
) w5 ]7 K% U/ F好在,海报中已经间接透露了这部剧的主题。# P) ~4 g9 { U: B) G! C. I
注意到剧名右下角的标语了吗?( i2 R G. ]/ F; s0 |+ r; ]
“What is the cost of lies.”(撒谎的代价是什么)! _) A$ x: ]. H8 V* C2 t
是的,这是一部有关谎言的警示录。9 W5 z- ~! L0 U4 L! R; R9 O: K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切尔诺贝利的危机,源自一场人为事故。
7 o! {% X" A) R/ ~1 L; p 1986年4月26日,凌晨1:24。
, g, X: N' }# L% Z一场实验正在切尔诺贝利悄然进行。6 D& r; p4 j5 a1 h6 V& N; A$ I6 s' P
当时出于节省开支考虑,负责测试核电站自我供电系统的工作人员,
$ C9 g* l. u0 B由于在测试过程中解除了核电站的安全装置,
# u! M- T5 t/ e0 g/ u导致核电站的反应堆产生故障,并引发爆炸。
6 Q( Y2 ^ M" j: d 因为能量巨大,核电站4号反应炉的天顶盖直接被冲击波掀翻。
& Q3 |; d( E3 R1 F6 e, I$ W- H受此影响,带有高放射性的的粉尘被一并带到户外。
5 V, H9 l5 L, k8 K) w5 G( Y 因为爆炸后伴随的持续燃烧现象,高放射性烟灰被连续排出。
" l, x: v# o- W: H不知道真相的围观群众,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火灾。
' N! {) I' g1 V! r& g和看热闹的大人一样,年幼的孩子们,在灰烬中兴奋得手舞足蹈。
6 j0 _: y" h( e Y B却不知,死亡之渊就在脚下。% I+ M- R! z% J4 `
这里额外插一嘴。
- m3 S; u8 h* `; A8 L看这部剧之前,最好提前看一部Discovery出品的纪录片。. W7 Y: w$ u6 M) d" V7 b
评价同样很高。
6 T/ x$ p+ C! [! @# O( L 之所以提这部作品,是因为它提供的信息很好弥补了追剧时的知识盲区。
3 m! w2 q& w `) i8 D; I而且对事故背后的现象,也做了比剧更进一步的挖掘。. I1 ?- x9 l9 w6 n
比如刚才提到的烟灰,如果我只说当中带有高剂量的放射物质。
! [" P! Z& ]) w: o% q$ a, m8 [你压根儿就没概念。0 e( b( r) r+ n, j( a
高剂量是多少?标准在哪里?, v! t G$ w U) e. y$ h
这部纪录片给出了答案。 L. K; |) x* M- G1 G; D, ~
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因为有太阳存在的缘故。
& x6 o6 z& o: C% k3 [' B$ l( y辐射是无法避免的。. }( l8 w/ ]0 |% Y3 H- ?
而地球大气层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它能让辐射维持在人体可承受范围内。
% ]- q; S3 e0 r9 U1 X, E0 U% i. D 但切尔诺贝利的辐射值,却远超正常标准。
' l a: d6 {$ A2 y2 l按当时该市使用的伦琴为单位。
/ x, E% [ v6 C/ O事故发生一天后,当地的辐射至就从正常的0.000012伦琴,提高到60万倍。
& V$ h' X- M7 ]& r一个人正常的承受值是多少呢?7 z6 ?8 C8 f# j
每年2伦琴。
1 C! _$ y3 b) I/ p而当时的爆炸现场(反应堆废墟上方),最高值就达到了3500伦琴。
7 v( X% X# v6 V5 b9 N# d; S8 N知道这组数据,再回看剧中人们的表现,是不是瞬间觉得特别恐怖?
0 \5 F7 ~# B2 |/ O9 }$ b" m 这还不是最恐怖的。% x7 R3 h h4 o9 z
最恐怖的,是官方处理这件事的态度。9 B4 F6 F2 R0 E: a" r. @9 f- d
也难怪有人称,这部剧比恐怖片还恐怖。
t" O+ @6 U4 H4 z因为,这一切悲剧制造的源头,6 [& w4 s8 q5 h
都是人为的。
' m! s8 H: l( x2 D- ~( h4 b当时因为爆炸事出偶然,很多身处一线的人,
/ ]/ K$ O6 p+ D/ i都因吸收了巨额辐射,产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 J8 `4 b$ x; s
呕吐的呕吐。% K6 S) O) y* K2 r1 s' g% m
灼伤的灼伤(直接接触散落于周边的放射物质)。6 A! [( t8 b2 j
大出血的大出血。4 J$ |0 V9 c6 n, t6 `% S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
' N# n1 q; _" [' r$ g4 y1 K! ~这起爆炸,比想象的严重。
# u7 m5 ?, a. C% L2 I可你猜当时的官方是怎么解决的呢?
* s, C, X9 q% j掐断和外界联系,拒绝消息走漏!; T2 x* r) O/ f. y" @( o ~
理由还挺“光明正大”:
! B; E4 M- i4 L6 P1 b不能因为妖言惑众,就将奋斗而来的果实付之一炬。
) {, ]& C; N K- c1 E" I" F: L 不泄露也是为了大家好。
4 A& I# Q; R" u) W; R稳定,压倒一切。
# V' `) f' u v& E 如此骗人偏己的官僚主义,让切尔诺贝利错过了黄金补救期。8 b5 n. K! `9 p! n% R' f
在刚才提到的那部纪录片中,有一段对这种官僚作风的极佳讽刺。; f0 B2 y) C5 a
因为核辐射扩散到大气层,并随风被带到了欧洲其他国家。
6 R3 T0 N. K! j5 d U* s# ]* k: n放射云飘到最远的地方,甚至到了瑞典。+ E, Q/ M3 X4 D+ K
人家一检测,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8 p/ a3 X- x0 B3 [! z5 U6 i# d6 }
作为红色政权的老大,
% }; P9 ^; D5 f) d苏联首脑后来还是通过该国,了解到自家后院出了大事。5 K, i0 R, S/ u. E w- ?; O
如果不是西方阵营传话,对切尔诺贝利的全面疏散还会进一步延后。
E% j- q( j1 W# |- |$ R8 g 那些曾长时间暴露在核辐射空间下被延误撤离的人,
, ~ N0 z$ V* o已经因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 q# X+ ^& c4 H( h' J' u5 R6 H' x而这一切,原本是可以尽量止损的。# R- k+ ]8 Y# ~+ }# _
如果说,核污染之于人类,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的话。
9 s0 q7 w* l, ^那么谎言,则成为我们杀死自己的最后武器。. L$ w0 X3 o# A8 X e/ {* I
和意识形态无关,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的谎言不只存在于红色阵营。% ]" j: p& s" D" O5 s/ \
号称民主的西方国家,也有人出于对百姓福祉的“考虑”,选择将真相掩埋。
?7 i! k2 @* e+ c* A 可笑的是,历史并没有让我们学会教训。6 i/ k9 s$ }* S( o; j2 h; Y% ]
福岛核电泄露事件,如今已经过去了7年。
6 \/ {* C( ^6 |) Y& l9 p8 N; P可当局的做法,却和当年的乌克兰如出一辙。6 c8 d; m! e ]4 T% l' M
 你玩弄真相,真相也将玩弄你。, D2 o* X y: O6 L3 q; a5 p/ Q) [, E
可悲的是,我们一直在重复同一个错误。
/ a# x3 w0 u6 b《切尔诺贝利》的出现,又一次为我们的愚昧敲响警钟。; F" e$ R/ C" e9 p- r
面对问题,选择真相,是勇气,也是担当。: u+ G T2 F# P$ b. ~+ U
但愿,为真理发声的理想永不泯灭。& Q' A$ ?; h: j/ J; S5 q
灾难面前,无辜之人不应该成为特权思维的牺牲品。
& d! Y5 L; p. @5 ?% k* U) O . Q/ a+ P# o: ]$ P' u+ j# I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yr9ybh) w3 G, w; \7 b6 D' P! h, r1 R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