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贝壳财经会客厅丨后冬奥时代,北京冰雪市场开新篇
) {+ h! V" c9 v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王真真)1月10日,新京报贝壳财经会客厅举办第二期旅游沙龙,以“冬奥后首个冰雪季,‘ 冷资源’如何持续‘热’”为主题,邀请了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主编韩元军、 北京南山滑雪滑水度假村有限公司董事长卢自然、北京万域芳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郁菲、雪乐山CEO吕忠栋、 瑞士瓦莱州旅游局中国区代表翟蕊等多位从业者及行业专家,围绕如何充分释放冬奥会遗产的核心影响力、北京冰雪市场怎样把握后奥运经济机遇等问题,共同探讨北京冰雪旅游的新变化、新趋势。
; r, J$ R! U4 u8 @# I1 s9 \ 活动上,新京报社编委、贝壳财经总编辑苏曼丽表示,在多重政策利好下,对北京而言,后冬奥时代如何发展好冰雪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新京报贝壳财经会客厅旅游沙龙,邀请企业家、业界精英、专家顾问,共同分享前沿经营理念及经典案例,旨在树立行业标杆,助力数字经济下旅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希望业界发出的声音、反馈、思考与困难,能够通过新京报贝壳财经会客厅旅游沙龙搭建的平台得到重视。”
9 t6 u) A& U" k5 y# e% y 3 W8 h; S& S3 N, N- S0 M
新京报社编委、贝壳财经总编辑苏曼丽。
- Y' ^# l! q' j+ \3 b2 F 北京冬奥会拉动冰雪经济,国内滑雪休闲度假产业迅速发展9 }$ g( H9 m. g# R# \7 i6 p* F% `/ ?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刺激了广大老百姓参与冰雪旅游的热情。 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的人数超出预期,很多冰雪企业收获了“史上最好的冰雪季”。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冰雪旅游课题组综合测算,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为3.44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为4740亿元,冰雪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 c% K- x2 U! T3 F 近期,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为中国旅游经济的复苏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主编韩元军认为,2022-2023冰雪季,在近程冰雪旅游消费可以得到充分释放的同时,远程冰雪旅游消费开始复苏。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冰雪旅游专项调查显示, 后冬奥时期的2022-2023冰雪季,40.7%的消费者有意愿进行长距离冰雪旅游。同时,受消费升级、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等多重因素影响,冰雪旅游 人均消费规模正在复苏。数据显示,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均消费 是2021年全国人均旅游消费的1.53倍。
* R' Q/ B; U9 m# l5 A% e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冰雪旅游专项调查显示,在游客最感兴趣的 “冰雪+”活动方面,包含滑雪、滑冰在内的冰雪运动项目在14个选项中名列前茅。瑞士瓦莱州旅游局中国区代表翟蕊认为,国内滑雪休闲度假产业发展迅速,滑雪场的建设也越来越专业,很多滑雪场的滑雪道类型非常丰富,适合各种水平的滑雪爱好者。不仅如此,国内冰球和冰壶等冰上运动发展也很快。 $ K# n* H& _; D- m: e
北京南山滑雪滑水度假村有限公司董事长卢自然表示,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滑雪场的游客显著增多, 去年冬季,滑雪热达到顶峰,北京滑雪场客流量变得极大。随着冰雪热潮的不断升温,滑雪培训也进入人们的视野。雪乐山CEO吕忠栋表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滑雪在中国被归为“小众运动”,但随着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滑雪培训领域 正在迎来变化。雪乐山培训群体从最初的5岁至12岁的儿童及青少年,已拓展至30岁甚至50岁的人群。
9 c6 n$ K7 [4 ? h7 e7 T% b! A) V 把握后奥运冰雪经济机遇,北京有独特优势也面临挑战5 ^5 ^' w! b* t; N
在北京冬奥会的拉动下, 雪场冰场、培训机构、滑雪装备、冬季乡村度假均成为受益者。冬奥会后,冰雪运动从专业化走向全民休闲化,社会价值最终将转化为经济价值,北京冰雪旅游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如何充分释放冬奥会遗产的核心影响力成为关注热点。活动现场,嘉宾们就后奥运时期,北京冰雪休闲度假的优势与瓶颈,北京冰雪产业发展的方向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0 V8 F2 N8 s; }, I8 \; o8 C$ ]
# _ S* d" g# L& L% `6 v 嘉宾现场讨论。 : |. r' N6 p0 `* k+ F
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韩元军认为,今年雪季,北京冰雪旅游市场产品的品质、丰富度、体验感都更优化了,今年的冰雪旅游消费规模应该能达到去年水平。他还指出,今年 北京的冬奥遗产游会成为北京冰雪旅游市场的一大热点。
% N: R0 |/ L% o+ P; u4 } 与此同时,韩元军表示,在发展冰雪旅游方面,北京市场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一方面,北京主要发展的是冰雪休闲度假产品,主要为北京市民休闲服务,专业性略欠火候。另外,北京冰雪旅游的配套设施还有待完善,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的能源消耗成本较高,以滑雪场为代表的一些冰雪资源距离市区有一定距离,交通的便捷性有待加强。此外,北京 娱雪产品的大众化、同质化严重,产品更新少,缺乏创意。 ) x2 j" O) O* D) t. K9 R/ e# v
具体到北京滑雪场,卢自然所在的北京南山滑雪滑水度假村近两年针对雪道等硬件进行了持续改造和投入,还创新性地向夜场方向发展,卢自然表示:“夜场滑雪是北京滑雪非常独特的优势,这个在全世界都不常见,只有同为超级都市的首尔周边拥有类似的条件。”
% g( N; Y2 d4 T! x9 S 同时,卢自然还表示,近年来,面对激增的滑雪人群,北京的雪场逐渐“应接不暇”了起来。目前北京的雪场多为 15-20年前建设,客流量可能只有现在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难以应对目前激增的游客需求,这也导致了人均滑雪面积严重不足,缆车运力严重不足,导致游客要排长队等问题。另外,北京雪场的水、电、暖气等成本日渐高企,也成为限制其扩大规模的原因之一。 - ~$ ?+ p' f( Q1 j+ z2 E) E
冰雪运动培训方面,北京冬奥会吸引越来越多人走上冰场、雪场,同时行业也面临一些困境。郁菲与吕忠栋均提到了场地供应和人才不足的问题。 北京万域芳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郁菲认为,成本高、专业场地少、教练员稀缺等问题很容易导致学员只进行“体验式”学习。“5岁至7岁是儿童冲刺冰上运动难度的黄金期,如要培育后备力量,应从娃娃抓起。当这些人有竞技能力到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时,具有专业性的冰雪运动才能更快进入大众视野,目前在青少年培育这方面,还存在 没有市场化的问题。” % V3 `: D5 [2 h
需求端、供给端同发力,北京冰雪文化应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r6 w: y* n7 J0 u
谈及北京冰雪产业的未来发展,韩元军认为,未来要在冰雪产品的创新上拓展更多元素,考虑冰雪资源与影视、艺术、科技、亲子等多元素融合发展。还要深度挖掘北京的冰雪文化,延庆龙庆峡的冰灯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但是还缺乏一定的规模。此外,北京的冰雪文化产业化、规模化也是可挖掘的方向。
, Y1 ?; y! o4 `* R4 y) Z8 S 卢自然指出,北京现有滑雪场面积不足、 运力不足,令许多滑雪消费群体外溢到其他冰雪旅游目的地。“其实大家都很愿意扩大规模,但水电、暖气等问题,是雪场自己投资也改变不了的,需要政策支持。”另外,他还认为,日益提高的大众生活水平,是滑雪人口增长的基石。“消费能力跟收入水平有直接关系,如果雪场能把成本显著降下来,票价就可以降下来,所以我觉得应在需求端发力,供给端也要发力。”
) e- ?7 [! E% @7 c( c$ |+ ^' Y e* z- E 冰雪培训方面,郁菲认为, 后冬奥时代,冰上运动应开展更多的专业赛事、花样滑冰表演以及推广宣传,当冰上运动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层层筛选出更多的“未来之星”,输送到奥运会的赛场上。 - c$ m+ I! l+ Z8 v/ W$ i
编辑 李铮 校对 李铭
& p! w4 S5 f/ P' Q/ o 图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祁明远 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