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燕玲/制表 图虫创意/供图. k; W' R, s, a& b
( i4 [* y* V" y' V5 a
在扩大国内需求同时,各地积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从近期各地出炉的投资目标来看,无论投资增速还是年内计划投资额度都有详细部署。投向上,基建领域仍是重点,同时,工业技改、产业项目成为多地部署稳投资的亮点。专家认为,在政策加力、产业转型升级紧迫性提升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新一轮产业投资周期有望开启。
# P9 O3 g" B; q% ~' X" N10省份锚定固投双位数增长/ c. t- I- l8 z
各地“两会时间”已近尾声,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发稿,31省份更新了今年的各项目标数据,22省份明确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其中,10省份锚定双位数增长,云南、重庆、宁夏、甘肃、新疆、海南6省份目标较去年有所调高。( I* }* e% G3 x0 G* T- Y
从各地已公布的年度计划投资额来看,至少5省份计划在年内完成万亿级投资。具体而言,河南表示要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万亿元;江西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将在1.56万亿元左右;云南计划产业投资完成1万亿元;广东全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3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浙江安排1000个左右重点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万亿元以上,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
" G" ~, a& Z4 c' t/ V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此前指出,在今年的投资工作中,重大项目依然是核心抓手。除上述计划实现万亿级投资额省份,不少地区也明确表示要抓好重大项目。例如,贵州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基建,滚动储备年度计划实施项目1.1万个,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黑龙江将实施1000个省级重点项目;广西全年推进2500个左右重大项目。# d( c4 _7 q' i1 ~2 D. a# S6 e- f
投资方向上,基础设施建设仍占有重要席位。重庆力争全年基建投资增速达到11%以上;新疆则明确将创新建立多元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城建、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同时推进多个铁路、公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工建设。% W! j/ t6 r! z# u7 R; C% j
除此之外,工业技改投资以及产业项目投资成为多地今年突出强调的亮点。上海明确将推动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示范性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江西提出制造业基础再造行动计划,实施3000个左右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广东将支持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改,新推动700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安徽则将实施1200项亿元以上技改项目。
1 |1 Z* Y1 U a! ]3 p/ Z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指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引下,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转型升级、补链强链等紧迫性提升。2023年,产业支持力度升级,稳增长续力下,政策“累积效应”或加速体现;同时留抵退税等政策对企业报表起到良好保护作用,在多重因素驱动下,或推动新一轮产业投资周期开启。/ i6 l1 V1 O( D6 ]1 G( ]
钱从何处来?5 f& O: l, O' A1 x' q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日指出,关注制造业投资,在工业投资中重点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给企业加速折旧减免税费,鼓励更新设备、运用新技术;二是技术改造贴息,让有财政条件的地方利用补贴,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同时纳入金融机构,贷款银行出,利息政府贴,让银行敢放款,刺激企业更新设备的积极性。' b5 P) E, R! H7 [' h C. W7 r
事实上,去年以来,高技术投资等增速加快,离不开各项金融政策的支持。截至去年11月底,前后两批共7399亿元金融工具支持的2700多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去年9月中旬,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
( H/ e6 {& X$ l- S1 ~近期多个部委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高瑞东认为,从各部委对2023年的工作部署来看,一个共性趋势在于稳投资力度不减,包括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进一步提高专项债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杠杆效用。# w2 p( |$ {/ q
例如,人民银行指出要多措并举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银保监会明确要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中高端制造业聚集,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持续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和保险资金投资。( H6 ]& U8 N) j; o( ~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部门也表示,2023年将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加快建设,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 X! ~* c! L; f/ B6 X目前新增专项债的发行已有所动作,据证券时报记者此前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11日,就有13省份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发债计划,其中,拟发行的新增专项债规模为9775.431亿元。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认为,今年财政前置发力已现端倪,包括2023年新增专项债在内的各项政策将保障一季度基建投资资金充足。
& a# S- u! P( [' m5 c* Y: d( F从各地的最新部署来看,专项债券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均是争取的重点。浙江表示要积极争取、用好国家政策,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占全国份额6%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占全国份额8%以上;四川也表示要争取加大新增政府债券额度,用好专项债券作项目资本金政策。3 e: G4 G7 c0 s" a S; Q4 S
除此之外,持续激活民间投资,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也是各地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稳投资的重要举措。湖北提出,要以公平竞争为导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鼓励民营企业在湖北放心投资、放手发展;山东表示要采取快捷通道、“一对一”专班服务等方式,为外商来鲁投资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海南将实施国际大招商行动,引进落地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推动今年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 t; S% _7 [, A) [
(原题为《地方稳投资量质兼备 多渠道确保资金来源》)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