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北京打造“演艺之都”,打开了哪些想象空间?
% `* A$ n( o3 `/ F" ?) E 繁荣发展首都文化,着力打造“演艺之都”,推进“大戏看北京”,精心组织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办好惠民文化消费季。5 _$ r5 \" O) B3 T9 _0 {
全文3453字,阅读约需7分钟 , _1 H- k0 o7 \4 d- d7 {4 a
特约撰稿人/杨劲松(中国旅游研究院) 编辑 柯锐 校对 刘越2 F5 `3 G- P9 A2 a) |
/ @8 D4 q- Q8 b7 u, G8 E5 H! v) F
▲环球影城标志雕塑。图/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2 G' O# Q( `9 ^5 V9 [2 ~
1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代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繁荣发展首都文化,着力打造“演艺之都”,推进“大戏看北京”,精心组织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办好惠民文化消费季。 & Z/ K* Q! _, z7 e* B6 Y# R4 c
━━━━━
4 @6 Q4 U+ J0 [8 C. O 打造“演艺之都”有四大看点( p$ a' Q3 z* g2 o1 ]
将“演艺之都”作为目标,意味着北京演艺的创造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显著的优势,这不仅体现在场次、观众数量和收入等常见硬性指标上,还更多地表现在北京城市发展的国家定位上,展现在与北京城市气质的契合中。7 u2 ?3 \: C `* [8 S
整体看来,北京着力打造“演艺之都”有四大看点。( o; I9 z* C. L/ r
首先,北京打造“演艺之都”,意味着在发展环境优化和观众基础的培育上致力于成为首善之都。) \+ X" c( o9 t) N6 ?. E5 i/ D' q
“演艺之都”离不开最优秀的演艺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和专门人才的积极参与,这些与有强大吸引力的良好发展环境紧密相关。既要有发展方向的引导,还要在市场化的思路指引下,推进包括演艺机构、院团、人才、创作、场地、营销、品牌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快速协调发展和迭代,形成有竞争力的演艺集群和供给体系。- M; N' M0 a$ U L: j$ p$ I. t/ t
“演艺之都”同样离不开大规模高素质观众的常态化深度参与。尽管北京当前已经有很好的观众基础,但是以“演艺之都”的目标看,在参与意愿、欣赏品鉴能力、参与能力和持续吸纳扩展等方面还有不小提升的空间。作为“演艺之都”,观众规模应该是大量稳定的,观众来源必然是多元的。不仅要有本地观众,还要有对北京演艺有期待、有行动,来源于全世界的到访观众。他们或者是访京旅游行程中有安排,或者就是为了北京演艺专程到访。/ D7 [9 J2 V3 q6 }1 X
其次,北京打造“演艺之都”意味着要在演艺类型和运作模式上能够实现常态化的首创首成。
3 C l* w2 _/ f 作为“演艺之都”,必然在相当种类的演艺类型上有突出的竞争优势。不仅要在音乐、歌舞、戏剧、戏曲、芭蕾和曲艺等传统领域凸显强势演艺机构品牌和形成现象级作品,还需要在先锋演艺领域有更多成就,形成与之相关的演艺机构品牌和现象级作品,达成演艺作品的多品类、高质量、强影响和高回报。
5 k& K/ A5 ?( Z: X8 w 在运作模式上,北京打造“演艺之都”,意味着呼唤首创首成。从上游的创意、策划、投资、场地引入和技术支撑,到演出组织、演员培训、票房推销、宣传活动、纪念品销售等,依然有很多创新空间。在以特定受众为核心的定制化产品创造上,场地、时尚与需求的契合尤为重要。在这个创造过程中,创新动力是否充足,创新过程是否顺畅,创新服务是否充分,创新成果是否有强大的影响力,都是“演艺之都”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9 c( g$ X3 \' M2 w: F7 D- Y+ e4 ]
再者,北京打造“演艺之都”意味着演艺产品和服务将形成更多的首演。1 P3 l2 |4 `' \4 o2 v) K
通过建设“演艺之都”,能够为首演提供更优越的条件和更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使得头部演艺机构、头部演艺产品更倾向于选择北京开展首次演出和发布。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文化影响力和文化消费水平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进程都与首演效应的充分发挥有密切关系。4 K: [' V, }( ~1 R1 @2 Q$ g$ H3 R
此外,北京打造“演艺之都”意味着要形成引领演艺领域创新和发展的首要标准。. Z0 R6 q5 B. d7 k5 R+ E- @
无论是发展环境优化、观众基础培育、新技术引入,还是演艺类型和运作模式创新,都需要有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支撑,比如政策、标准和规范等表现形式。在国内,除了北京,还有上海、西安等多个城市也提出了打造“演艺之都”的目标。这些城市或多或少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范。
! R! ]) h5 a( T1 X 北京打造“演艺之都”,需要在制度创新和规范上有所作为,力争使“北京标准”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演艺发展的重要参考。% [2 X+ m( b( x- g8 p @+ W" g
6 \3 T" A: [( o8 _3 E) x; A
▲颜料会馆古建里表演昆曲《牡丹亭》。图/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s7 h" b! T& Q9 P$ e) X
━━━━━
$ \* C a# o& t' ^ 北京演艺市场十分活跃
3 Z1 D1 n' |, S2 M" s. U 近期,北京演出行业全面恢复,各大剧场实现“应开尽开”,呈现出复苏态势。元旦期间,国家大剧院准备了两场新年音乐会和一场舞蹈演出,上座率达到了100%,并且所有的演出票在开票24小时之内就全部售罄。
2 j& U) }' e% s; \4 j 北京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演出市场十分活跃。近年来,在北京打造“演艺之都”的进程中,“大戏看北京”、环球影城等相关项目已经并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X7 Z, u, E; n! c+ H* N; u
“大戏看北京”聚焦现实呼声,用重大历史题材振奋精神,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温暖人心。2022年,北京先后推出了民族歌剧《山海情》、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等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舞剧《五星出东方》、电视剧《觉醒年代》等10部作品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文华奖、飞天奖、金鸡奖、金鹰奖、鲁迅文学奖、杂技金菊奖、曲艺牡丹奖等国家级奖项中,北京出品的作品取得了好成绩。5 {# M9 [3 b$ s" q2 p- t* Z
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会馆有戏”走进了颜料会馆、正乙祠等8家会馆,还推出了近百场“小而美”的精彩演出。如今,“大戏看北京”已经成为百姓受惠、市民共享的高品质文化品牌,强有力地支撑了北京“演艺之都”建设。
- Q& G! a$ T9 p. U3 [6 `) _ 开园一年多的环球影城,同样也在助力北京“演艺之都”建设。作为全球第五座环球影城,哈利·波特、功夫熊猫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IP得以常驻中国,推动了北京演艺的国际化进程。北京环球影城还联动通州当地的台湖演艺、大运河文化、宋庄艺术区和张家湾古镇等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化了北京的旅游产品和吸引物结构。在强化本土优势资源的转化效能,提升北京文化旅游影响力的同时,为演艺影响的扩散和提升准备了更好的条件。1 G" j2 g1 [& e
繁荣和发展首都文化是北京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北京打造“演艺之都”的根本支撑。演艺可持续的根基是依托文化的精挑细选和深度挖掘,要求通过审视演艺依托的文化资源,提炼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且特征鲜明、辨识度高的文化内核。
9 P' p* N4 F( m8 k ━━━━━. K( ]+ [( x" }5 X2 `, s
将创新作为演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 g9 e) {1 ]$ W0 u! v: R2 m% N 北京着力打造“演艺之都”,不仅要凝练好文化内核和表现形式,回答好有关首善、首创、首演和首要的系列问题,还要推动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沉浸式体验等已有融合业态转型升级,培育新型融合业态。 / ?& E+ p9 f2 T
例如,包括驻场表演、主题公园演出和沉浸式演出在内的旅游演艺向来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北京打造“演艺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 A# j7 i, S* E( Q9 o
无论入境游客市场,还是国内游客市场,都有旅游演艺的积极参与和表现。北京建设“演艺之都”,自然也需要力争推出一批特色浓郁,市场基础稳固的旅游演艺项目,特别是在艺术和市场上都有突出表现的精品。/ W0 E" T- o) g! U1 _( j8 y
发展北京的旅游演艺,不仅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创新表现形式,还需要对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有深度理解和认知,以及文化和旅游各自优势的相互借鉴。在发挥文化优势的同时发挥旅游的优势,更需要发挥文化和旅游的综合优势。5 x' v/ w7 S8 D
北京建设“演艺之都”,还需要创造更多演艺新空间。通过研判场地、场景和市场的配合关系,综合利用北京的艺术场馆、美术馆、大剧院、经过改造的工业遗存,以及更广泛的生产生活场景,为群众参与文化艺术提供丰富多元的演艺参与新空间。比如联动西单、王府井、前门、南锣鼓巷等商业街区或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打造前门京味文化体验区、天桥现代演艺群落、三里屯时尚演艺街区等演艺集聚区和台湖演艺小镇等特色演艺群落,形成丰富、多维度的演艺空间。
& @* J( m6 N& B2 L 北京着力打造“演艺之都”,需要在演艺产品生产中,努力精细化设置演艺的体验价值、故事情节、演出内容、演出场景、演出和旅游服务、场景布置以及体验设计。在此过程中,可进行反复评估并快速迭代,建立良性的反馈优化机制。坚持将创新作为演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包括业态的创新。
. k2 R1 l( q' }1 T( m 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发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更多引入“微旅游演艺”,创造旅游演艺矩阵和集群。另外,也可与目的地、文旅企业、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联合,探索更多的合作渠道,创造旅游演艺新空间。进一步丰富文化演出产品和可能产业的组合模式,创造条件整合演出、餐饮、娱乐、购物等业态。; K3 y% G0 ~$ F4 J# L* a
北京着力打造“演艺之都”,还需重视技术赋能。演艺向来得益于技术创新,也是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由于技术创新赋能,开阔了演艺的创意空间,拓展了旅游演艺的市场范围,丰富了旅游演艺的表现形式,也大大降低了旅游演艺的成本。当前,5G、人工智能、虚拟和加强现实、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样为北京演艺提供了创新的宝贵机会。
% N, u* C; w, Q% }7 ~9 A$ ~ 北京着力打造“演艺之都”,未来值得期待。# O& ]# e# I( ~2 K# k1 L2 Q" [
值班编辑 李加减( I' p, H+ `7 Z6 P1 a
女子住酒店遇保安深夜刷卡进房,酒店回应 $ \2 p( F/ Q `% ?& E
南昌货车冲撞人群事故致19死20伤,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
% n, y3 f& c8 V& g! n2 m 千人拉网式搜寻胡鑫宇暂无结果,家属申请查看“自行离校说”案卷 7 s: Y% L# }& S* X0 H1 d2 P* {
如果可以,请点点底部广告给小编加个鸡腿↓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