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在社交平台刷到“特种兵式旅游”?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特种兵式旅游”“军训式旅游”“大学生军训式旅游”等词条在众多社交媒体上成为热门话题,其中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带“大学生特种兵旅游”的话题视频已经累计上千万播放量。
' G9 y4 W4 |/ C时间短、景点多、花费少、舟车劳顿……是这种新型旅游方式的特点。为何大学生特种兵式旅行成风潮?专家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报复性旅行”心理,但是优秀的身体素质为高强度旅行也打下了基础,不过夜不住宿低成本旅游对于大学生来说,性价很高。: P* W6 X3 E+ n9 l0 C6 F: |3 H
( ?' ]( ]" r0 c7 G: ?$ M( ?! u8 S/ G5 p& F4 G1 y8 L3 K& M& T
▲小红书上关于“特种兵式旅游”的分享
' X1 Y- o0 _3 V; Z7 n“特种兵式高强度旅行”:9 H. k, \' X; K- y# G- d" i
一天8个景点、晚上只睡3小时+ e+ L- t" {) B) `* _4 x$ J
第一次这样高效率旅行发生在今年寒假,朱玳莹告诉记者,目前她已经独自前往9个城市,累计打卡的景点破百,“最强的一次,应该是寒假八天跨越浙赣皖三个省份,打卡了几十个景点。”3月31日,朱玳莹因为校内补考安排,意外获得周五一天假期,她便提前准备了去四川广元的一日军训式旅行计划,上午9点多她就已经到达了广元,当天她就打卡了8个地点,包括皇泽寺、明月峡、千佛崖、凤凰山公园等,晚上23点左右才回到学校。
6 [8 c, V2 M% h+ Q, e9 u朱玳莹还分享了现在自己已经规划好五一的长沙之行,五天时间有三个晚上都将在火车上度过。对于她来说,若是一趟旅行能把每个知名景点都逛了,就会产生一种收集感的满足,“我随时知道自己下一个目标在哪里,不会在一段时间里迷茫闲逛。”
o% N* X8 j: q& V7 W2 b8 Q& `5 v6 L) G
6 `( i7 i9 ~+ S: v% H, A
▲朱玳莹广元一日游! Z2 K/ ?% x4 |9 f# R1 }* C; C
来成都体验特种兵式旅游的大学生也不少。其中,在西安读大二的邢源苏恒,前几天趁周末和朋友来成都体验了一把。周五下课铃响起后,他们背起行囊,乘坐当晚19点多的高铁,于当天23点30分许到达成都东站。随后,两人去体验了成都夜景,凌晨三四点才休息,早上6点多起床出发去大熊猫基地,再到武侯祠、宽窄巷子、锦里、成都博物馆等多个景点,体验后他觉得这些景点还是很值得去看一看的,“我能感受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异,这里的盖饭也比西安的好吃。”
2 d& m; h! M ~
" R6 [# ]% z- H7 I! f c
* i$ P# _2 M- d2 l3 z0 O+ {▲邢源苏恒和他朋友
' _6 P: Z& D9 m2 \4 s j目前,在四川传媒学院读大二的刘同学也计划好了四月中旬的特种兵式旅行,目的地是西昌。对于她来说,这样强度的旅行,也算是一种身体锻炼,“我个人不太喜欢跑步健身之类的。”此外,周末两天的出行时间在她看来并不短暂,因为她发现,寒暑假虽然很适合大学生出门旅游,但是很多同学在寒暑假的时候都会去实习实践,反而没有机会出游。不仅如此,在她看来,周末出行还能够错峰旅行,景区的消费或住宿都会对半打折,性价比更高。 [/ K$ ?7 I$ ` Q
存在“报复性旅游心理”,但热爱才是更强的内驱力6 u, h. ^3 G" i' m/ H$ f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在网上,经常与“特种兵式旅游”相伴而行的还有一个词——报复性旅游,通过和多名体验过特种兵式旅游的大学生交流后,记者了解到,由于疫情期间,不少大学生很多出行计划都被搁置了。朱玳莹表示,放开后这种“赶紧去玩”的心理确实被放大了,“有一种急迫感,我能感受到出游频次增加了。”邢源苏恒表示,这是三年以来自己第一次去外地旅行。
" G- t7 G* C% u虽然现在大学生出游可能带有一些报复性旅游的色彩,但热爱才是更强的内驱力。朱玳莹本是浙江人,当初选择远离家乡来成都读书,也有很多考量。其中一个想法就是,她希望自己能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并且靠自己不断探索那里的“奥秘”,“所以周末出去旅行本就在我的计划之内。”1 `5 q8 T! [. b- i3 q6 d
\0 M. v" j+ L% U( y6 \1 `" f4 {* s! G" r( v2 F1 N" R
▲图源网络0 g6 `4 j; H/ {
自己对外界探索的渴望,在高中就已经埋下了一枚种子,她告诉记者。高中时,她曾看过一本历史书,书上记载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我毕业后所有旅行,基本上都是按着书本的痕迹去走,就是想要看一看教科书上写的场景在现实中会是什么样的。”朱玳莹的父母也非常支持她,她父母曾告诉过她,回家不着急,多去看看这个世界更重要。% L7 Z( A( L0 u3 o1 b
邢源苏恒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网络、交通都非常发达,也让它的可行性大大提高。”在他看来,安排一趟周末短期出行,不仅可以缓解周中学习的疲劳,也可以让生活更有盼头,“这是一种期待。”
6 B" x0 w( E& X" ?; w值得注意的是,特种兵式旅游对于学生来说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刘同学告诉记者,她发现一般大家采取这种旅行方式后,通常会选择一些比较远的目的地,比如成都上学的,周末会选择西安、长沙等,可能日均9万步,要是周一有个早八的课程,就很容易迟到或者精神不佳,“所以需要去掌握旅行的度,平衡娱乐和学业。”* Z+ O5 k+ _1 C8 p
" ?6 g* I$ F5 ?: G, t5 X7 X% u6 h* E
▲排队上青城山
* F7 Y& E% G! k% S# G- \“狂欢式”旅行背后有成长、有治愈、有社交" y" U( H% ?9 w" i
一次出行,并不单纯只是吃吃喝喝,前期攻略的制定、中途突发的一些情况等,都会考验一个人面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0 v# L& k% s4 w, R9 ~
“我成长了很多。”朱玳莹告诉记者。她分享了一次被旅行团强制消费的经历,当时一个项目表面是自愿消费,但实际上导游的态度非常强硬,很多旅客都被唬住了,“当时我非常硬气地拒绝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 [( V* ^8 s# E旅途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奇妙的邂逅。朱玳莹在赶路时,经常会和大巴、高铁上邻座的乘客闲聊,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了很多同样是周末出来旅行的大学生,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叔叔阿姨,大家都很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通过聊天,我不仅认识了世界的多面性,路途中的无聊孤单也消失了”。邢源苏恒也表示,说不定在哪个景点就能偶遇老乡,“去熊猫基地的时候,身旁很多旅客说着西安话,那种感觉非常亲切。”这些不经意的奇遇,似乎会让他们暂时远离周中繁忙学业带来的压力,短暂的狂欢却发挥出治愈的功能。
( ?6 q" U, T! @4 s: ~6 V
! |* }+ ]* v6 F5 C( t" k
) U7 B' s3 x5 d( C0 \5 V▲朱玳莹五一行程表; n. j! k0 W! b h4 v' e
作为一名“冲浪”少女,刘同学在网上了解到特种兵式旅游后也开始行动起来。近日,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相关笔记,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篇笔记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现在我们群里已经有40多个人,我也和一些‘同好’约好未来几周要去哪些地方。”以前,刘同学更倾向于花上几天时间慢慢体验地方的风景文化,现在她想通过找到同样好奇这种新型旅游方式的朋友一起去高效探索某个景点,“找伙伴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想要对方监督自己,不要在旅行中懒下来。”4 P, e* r$ h/ D# r6 J/ l& I) q
对于她来说,这样的旅行方式非但没有降低游玩质量,还更高效地去打卡体验了,这些精彩的瞬间值得在朋友圈或者社交媒体分享记录的,“它(军训式旅游经历)有一定的社交价值。”朱玳莹和刘同学的想法也很相似,她会用心记录自己每一次特种兵式旅行,并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记者观察到她最火的一条笔记有两百多个网友点赞,“我在分享的时候会有很多姐妹来咨询,也曾通过社交软件找到了同行的队友。”# `8 z# U/ j8 f+ Y& \' n
" O( b5 L9 M9 c( p0 f- F
2 z$ V3 t+ x; j" T. j( j- d6 S▲图源网络
2 E- D% p6 p$ E% n2 c专家:旅游市场新流量,挑战景区运营能力
1 Y: J) c3 f) O为何特种兵式旅行能在大学生群体形成一种潮流?成都锦城学院文旅管理系副教授邓静表示,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曾经出行受到限制的大学生们可能存在一定的“报复性旅游”消费的心理;其次,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比较好,有足够活力去实践这种高强度的旅行;另外,大学生群体旅游预算有限,不过夜不住宿的这种旅行方式,让他们的消费成本也能降低。& n1 b( e! H; U1 H ^. D
邓静观察发现,社交媒体、社群营销在这股“风潮”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这样的拟态环境中,容易出现很多的跟风行为。这样的“风潮”可能会导致周末一些景区游客激增,所以对于景区的运营方来说也存在很大的运营能力,比如近期很火的:排队上青城山、夜爬泰山等。另外,这样高强度的旅行方式对大学生群体来说,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建议大学生们都应该买相应的保险,对摔伤等情况都有所保障。”
: n* @& ]- S. g+ y. y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对于旅游市场来说,是一波积极的流量。邓静认为,虽然学生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客单价消费金额不高,但是对于全国旅游市场的复苏会起到一种流量吸引,甚至品牌效应的带动作用。她告诉记者:“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错峰旅行对于全年度的旅游市场来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刺激景区或者城市去思考怎样根据不同的人群来进行相应的推荐。”
7 K3 K' J! I. \6 z& l2 ?6 V- R/ J特种兵式旅游能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邓静表示还需有更多时间观察,但是目前看来,她认为这更像是一种“狂欢”,帮助大学生释放情绪和压力。她认为,现阶段较为迫切的是,各地景区的运营商应该针对这股旅行消费的热潮,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9 Y c. n7 l" P0 E3 L% U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胥婷% T: m' B3 K. K: f' [
编辑 柴畅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