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注我,和600万差友一起玩转科技~3 k1 }2 G0 l3 `: J: M
不少差友都有在后台问过托尼,什么时候出一篇文章来讲一讲, SSD ( 固态硬盘 )到底应该怎么选?
( U, _; k( [2 W9 D/ G. yX 宝某东挑花眼,都不知道该怎么花这钱。
% M1 p6 ^5 j7 m. ~ 确实,现在用组装电脑的朋友越来越多,体验最明显的升级就是把老的 HDD( 机械硬盘 )换成读写速度更快的 SSD,开机速度飞起来不说,拷贝文件的效率也是杠杠的,快了几乎一个量级。, X& j% b, l4 y' [$ P
然而市面上的 SSD 产品琳琅满目,不光是参数,连长相都不大一样,要是不看清楚就买回来,接口对不上,协议不支持,几天就掉速,分分钟被奸商们安排的明明白白。- T( Q1 t& b# C% o6 B& G
托尼虽称不上 SSD 方面的专家,但也有好几次被坑或是买错的经历,所谓久病成医,具体怎么买,还是能帮差友们避开雷区,说上一说的。
; S# @+ m& R4 W; i* T9 C' g/ k4 q在挑选之前,首先要来搞清楚 SSD 的几大要素。
* F% ~5 ^& T$ h/ |1 l! n接口和协议
4 H6 C7 S& q9 U' h9 h3 @( d, S8 P这个问题在固态硬盘上是最直观的,吃准了接口和协议,就买对了一大半。2 ~; W! ^1 z; z; ]
首先从外形来看,固态硬盘有长这样的。* p" W! Q% p& c3 X9 u+ Y8 ]
也有长这样的。& S% z& c" ^9 @% B9 [$ w1 e; g
虽然它们长得样子不像是一个妈生的,可这俩都是名正言顺的 SSD,那个长得像门板的用的是 SATA3 接口,和他爹 HDD( 机械硬盘 ) 一样,需要一个额外的供电口。
7 O4 z9 v* m. o7 ` 而这个长得像门闩的瘦高个儿用的是 M.2 接口,不仅体型小巧,还不用额外的电源接口,即插即用。
: m8 ~6 o# Z# {8 ]5 O# p- a" t 重点来了,M.2 接口其实是一对孪生兄弟,有这样两个豁口的。
* _# @. E' t1 w( n, Q D0 o1 B9 u+ ]4 U 也有这样一个豁口的。: d/ \9 n0 m h* R
有这样的区分主要是为了对应主机上两个极容易混淆的插槽,一个叫 B-Key,长这样。
; y" \# w( n6 |/ z) n$ b3 }% T另一个叫 M-Key ,长这样。。
: J) B! K. ^- S8 C8 U: j! k% {所以在买 M.2 接口 SSD 的时候,必须先要瞧清楚自个儿主板上的接口到底是啥。
$ [* z( [' X! R) N那这俩兄弟之间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8 A' {' }6 X+ G9 T% N这就要提到 SSD 的两个协议了,一个叫 SATA3 ,一个叫 NVMe。
" [; P# N" j) M SATA3 的读写速度理论最快能达到 750MB/s ,而 NVMe 仅在一个 PCIE 通道的情况下就能有 1GB/s 左右的读写速度,高下立判。" x- E, Z, f) B) {+ v, ~8 a( B5 z
不用说,门板老兄肯定是属于 SATA3 协议的,稳重的外形很符合它的盘设。不偏不倚,纠结的点就在于这一个豁儿和两个豁儿的 M.2 接口。 ~& l6 j4 q2 u
一个豁儿的 M.2 接口支持 NVMe 协议,是目前 SSD 读写速度表现最好的选项。" ]$ C' U! A5 v# y# D+ u4 p/ f4 l, e
两个豁的大多都是 SATA3 协议的,优势在于能支持一些老款 B-Key 插槽的主板,让老电脑也能享受 SSD 的斯必得(speed)。
5 g1 J% f2 B1 N 储存颗粒, Q- z& i8 q7 G, F, e
储存颗粒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 SSD 的寿命,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眼下主流的储存颗粒分为SLC( 单层次存储单元 )、MLC( 双层存储单元 )、TLC ( 三层存储单元 ) 、QLC ( 四层存储单元 ) 四种。" t; g& }2 B6 N, k! s! l
显而易见,单元被分的越多,储存素质越差。
, k# q3 i/ C! Q' p其中 SLC 是这之中表现最出色的,速度和寿命都最长,不过由于造价昂贵,成本高,一般很少有厂商会主推这类颗粒的 SSD 。+ Q% @& k* z) b5 N Q: d' H! V
早期良心的厂商都会采用 MLC 颗粒,可惜由于成本还是太高,产量不稳定,MLC 颗粒的 SSD 能看到的基本都是天价。2 N) U F/ ?( c* c0 J
多亏了有 TLC 技术的成熟和迅速铺货, SSD 的价格相比前两年已经便宜很多了,可惜奸商当道,人心不古,如今 TLC 的颗粒也被当作卖点了。& a6 e( A A" |5 q" H8 |2 \& z; H
这是因为尝到了甜头的奸商们用了更差的 QLC 颗粒来拓宽低价市场,要是不想让存在硬盘里的好资源莫名其妙不见,购买的时候就要注意避开了。。5 N7 H6 ^1 z9 O8 r- H5 K. [9 Y
容量和读写速度& _1 [$ z0 u3 i" e# L
至于要买多大容量的 SSD ,这还是要取决于每个人的经济能力和使用场景。0 T2 h, z+ t( O# B
如果没有太多的预算,托尼的建议可以买一个 200GB 左右大小的 SSD 作为系统盘,再配合一块 1TB 左右的 HDD ,工作玩耍都可以美滋滋。4 P3 m+ d" Y! r6 a2 K! ~
土豪就请随意了,1TB SSD 起,上不封顶。- _" \5 B) _7 w8 x
读写速度的问题就更好解决了,在确定了协议和储存颗粒之后,读写速度自然就能基本确定了,买回来之后也不会有大的偏差。
; m; h1 f2 c" Q$ y0 j. _% | ~1 T优秀的 SSD 能达到读取 3000MB/s 左右,写入 2000MB/s 左右,普通的也能有 500MB/s 左右的读写速度。
9 r- c$ g' ?3 \2 ~托尼在这里给大家推荐 AS SSD Benchmark 测速软件,要是测出来的速度和标的差太多,多半是质量问题,差评退货就一气呵成了。$ i! Q- F) e/ O5 q, Y. r9 \
最后想说的
; U6 D/ E1 j, h说了这么多,肯定有差友觉得不耐烦了,托尼帮懒得看的差友挑了三个不同的价位给大家推荐三款 SSD。
8 L8 p& @/ F0 X4 T200-400预算: 三星860 EVO$ m" c1 g- k9 M5 a3 `" t
400-800预算: 西部数据 SN500
|' q5 |3 I% k& h; t- z4 k; L800以上预算: 三星 970 EVO Plus' A) l6 E, E7 p, U& c R$ O' [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理性消费,这玩意儿也没啥好攀比的。) H$ g4 g' \8 X# U$ J
“ 真正的刚需都不会是在618或者双11去买的。”. z: ~4 g* ] d o; Y
6 e' s" H- N# O' r. T8 \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KaVSMC7 U) C# \: w8 c- l2 D+ `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