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斯拉豪言2年内实现全自动驾驶。
& T# [, B2 Y$ K8 O “嘴炮”马斯克又上了头条。
( ?! l M& V# k3 ]: V3 K- u4月22日,特斯拉在加州帕洛阿尔托举行了投资者日,马斯克展示了特斯拉的“全自驾计算机”(full self-driving computer)。这也意味着,Autopilot 硬件 3.0 正式亮相。马斯克还表示,预计将于2020年第二季度推出完全自动驾驶汽车。
/ v a4 H5 f# ^+ Q9 E8 @" d8 b# j& P; F/ `除了之外,他对激光雷达的看法再次引发巨大争议。“傻子才用激光雷达,现在谁要还是靠激光雷达,那就注定完蛋!激光雷达用了一大堆昂贵的传感器,毫无必要。”
+ M P, L. P: M. e; y* x# n据了解,传感器相当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通过传感器,自动驾驶汽车能够识别道路、其他车辆、行人障碍物和基础交通设施。按照自动驾驶不同技术路线,传感器可分为激光雷达、传统雷达和摄像头三种,各具优缺点。
. s% [& [; v' k! o- R% l2 o清华大学邓志东教授介绍,自动驾驶环境感知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主导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另一种以激光雷达为主导,典型代表如谷歌Waymo、Uber、福特、通用、苹果等。 * m' E+ @- C' _/ m# b% c5 a
此前,路透社援引三位知情人士称,苹果正与至少四家公司谈判,希望能够寻找到比当前更小、更便宜的下一代激光雷达。除此之外,知情人士还表示苹果可能正在自主研发激光雷达。
' M- B* J/ j2 ~部分业内人士告诉时间财经,此次事件是技术路线之争,最终哪种传感器会成为主流,主要取决于市场和用户。不管如何,最终主流传感器要保证感知的稳定和准确。从目前来看,激光雷达相较摄像头有很大的优势。
4 l9 }2 I9 A( T8 Y# BVelodyne亚太区总监翁炜表示,目前最佳的无人驾驶的方案没有定论,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只用摄像头也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特斯拉对自己车辆用途的定义,如果是全天候全场景无人驾驶,单一摄像头解决方面已经被证实是有缺陷。
~& A9 t& g: G8 I j技术路线之争?
, ]8 y' q; h3 o3 s自动驾驶技术分为多个等级,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和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分类标准。按照SAE的标准,自动驾驶汽车视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水平分为6个等级:无自动化(L0)、驾驶支援(L1)、部分自动化(L2)、有条件自动化(L3)、高度自动化(L4)和完全自动化(L5)。 % L1 p. o1 S1 z5 |. B' r
从实现自动驾驶方向来看,特斯拉与Waymo代表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特斯拉选择从L2级慢慢向L4/L5级过渡;Waymo则准备一步到位,直接开始L4级自动驾驶的研发。 9 `* ?# }* F0 g$ j3 C
这也决定了他们采用不同的传感器。部分业内人士告诉时间财经,特斯拉选择的摄像头视觉,属于被动视觉,受环境光照的影响较大,目标检测与SLAM较不可靠,但成本低。激光雷达是主动视觉,它的目标检测与SLAM比较可靠,但是却丢失了颜色和纹理且成本高昂。 . Q7 R4 i' C2 M+ \' x( u$ ]3 O0 f: K
从目前来看,特斯拉在实际数据上更具优势。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拥有约50万辆配备自动驾驶硬件的汽车,可以在行驶中采集数据并供给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不断提高车辆识别图像和自动驾驶能力。 4 g5 O2 r2 f5 \
不过,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已经有至少四起致死事故与特斯拉Autopilot有关。2016年1月,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特斯拉Model S撞上一辆正在作业的道路清扫车,车主死亡;2016年5月和6月,美国和瑞士也各自发生一起,因Autopilot引发事故;2018年,美国加州,一辆Model X在高速公路行驶时,撞上混凝土隔离带,驾驶员死亡。
. K( T& a4 a8 ?6 c) @( n$ _相比之下,更多的企业选择了技术先进的激光雷达。目前,在激光雷达领域,百度、福特、戴姆勒、德尔福、采埃孚、英特尔均有所布局。除此之外,谷歌Waymo在2017年2月宣布,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了90%以上;通用汽车2017年10月宣布,收购激光雷达创业公司Strobe,据称后者技术可将激光雷达成本降低99%;激光雷达巨头Velodyne的巨型工厂“Megafactory”的新产线已经投产,预计产能将达到100万台/年。
: S* o+ ?) N5 A+ A' H3 m- z, |' M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还提到“2020年第二季度推出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但这遭到部分业内人士的质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长期参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史蒂文·施拉多弗表示,马斯克声称的技术目前“并不存在”。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目前有60多家公司正在研发自动驾驶汽车,而专家普遍预计,至少在10年内,能够完全应对所有行驶状况的最高级别(L5)自动驾驶技术无法实现。
* e9 S1 w- A; k- v, ^# k b6 y4 e苹果倒数第二?( t- P. Q, W- U) I W# L' l
目前,自动驾驶的竞争,主要在中美企业之间展开。2019年3月,美国市场研究机构NavigantResearch发布了最新的自动驾驶竞争力榜单。其中,美国Waymo、通用Cruise和福特自动驾驶子公司,成为了当前行业领导者;百度Apollo、戴姆勒-博世、宝马-英特尔-FCA、Uber等成为了当前行业“竞争者”;苹果和特斯拉则被划分为挑战者。 $ y" b7 l: A" y; q
在产品研发上,Waymo暂时是全球公认的技术领跑。Waymo进入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有十年时间,测试里程数在行业遥遥领先。2019年4月,Waymo表示,他们已选定底特律的一家工厂来大规模生产自动驾驶汽车。 1 Z5 |0 c. m, h
备受关注的苹果,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并不顺利。据了解,2015年,“泰坦计划 (Project Titan) ”启动,研发人员超过5000名。2018年,苹果拥有了加州拥有66辆自动驾驶汽车,仅落后通用汽车的117辆。
+ [1 {+ h7 M! _" e, W. Q1 w) s W不过,2018年美国加州车管局(DMV)公布的数据显示,苹果以1.1的MPD值,在所有提供数据的自动驾驶企业中,排名倒数第二。这意味着,苹果的自动驾驶汽车,每行驶不到2公里,就需要人工接管一次;反观排名第一的Waymo,行驶1.7万公里才需要人工介入一次。
0 X- K3 G+ [% N; p在国内,虽然无人驾驶行业发展尚且不够成熟,但整体环境发展态势良好。就目前而言,国内企业加速布局无人驾驶,包括国内的BAT、华为等科技巨头,以及一汽、上汽、长城、北汽、长安等传统自主品牌。 $ O# G& V/ L3 J* _
2019年3月底,《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2018年度工作报告》对外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百度、蔚来汽车、北汽新能源、小马智行、腾讯、滴滴等8家企业,总测试里程达到15.36万公里。其中,百度以45辆自动驾驶车辆规模、约14万公里安全测试无事故成绩、多道路场景覆盖的技术实力一骑绝尘。
K1 w% x. Q, R- r1 t0 [, P3 s对于未来,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吴听表示,中国 L4 以上的无人驾驶发展,会分三个阶段:大概到 2023 年,在一定可控的使用场景中,比如说在一些人流或者车流相对小的区域,会实现无人驾驶的大规模应用;到 2027 年,比较多的场景中能够实现无人驾驶;如果要让无人驾驶技术在所有的场景下达到成熟、可商业化,可能要到 2030 年之后。(北京时间财经 欧阳西子)4 Z6 h7 d( Y: L- Q7 o: G1 w
9 N( R1 ]; V6 p* {# R- s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q4W2kE
; U1 Y5 j- |- r( M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