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m) Y" l3 @& }" P+ e$ p. @" H今年的暑期档不再只有《还珠格格》和《新白娘子传奇》了。进入6月,将有37部剧集相继登陆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打响暑期档争夺战,一时间热闹非凡。然而自2015年起,国产电视剧年产量都在1.3万集以上,其中只有9000集左右有机会播出,有将近三到四成的电视剧不得不被积压。面对新剧的不断上线,积压剧的“去库存化”之路恐怕并不好走。
: y0 g( {7 T+ W7 G
( }% O3 e/ F* M2 f9 q" j5 m3 `- D& [+ c2 k7 ~' Z# l0 I0 u- d
新剧扎堆老剧难销
& }8 k4 y$ j, M+ m# g. h5 ^' S
) J; c3 w3 s! w9 `0 S, [& c6 V2 v! |8 j" B
进入暑期档,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便开始积极布局周播剧场。纵观即将上线的这37部电视剧,其“出产日期”都较新,其中,由演员黄磊、海清等人主演的《小欢喜》在今年初才刚刚杀青,而“年龄”最老的《海棠经雨胭脂透》也是2017年6月才结束拍摄。
; Q# m$ `" i/ v% L3 a1 G+ i
1 f: o! S& C* X/ h r- q* o. x
; o' M0 T X+ J7 r( \/ f; d青春剧仍是暑期档的最大赢家。包括青春爱恋剧《强风吹拂》、《暗恋橘生淮南》,青春热血剧《网球少年》、《极限17羽你同行》等在内的13部电视剧超过了上线剧集总数的1/3。此外,年代题材剧同样不容小觑,民国情感剧《海棠经雨胭脂透》、民国热血剧《烈火军校》以及《租界少年热血档案》都将接连上演。" J3 f1 ^* D8 o$ y. ^: d3 @
, n% I ^9 Z& t1 V
9 x, G1 P0 g# x1 e
影评人刘贺表示,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暑假期间年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回归,“学生更喜欢看符合当前大环境的一些剧集,而他们又是相当庞大的一个观众群,而且会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电视台、视频网站肯定会为抓住受众而做相应的排播,像最流行的青春剧这些贴合年轻受众视角的自然会占大头”。( ^4 g: V) o! K% f6 ]- e
! Q* y8 c7 Y$ c* b- _) L: ]
6 [5 U8 _2 Y( o' G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剧扎堆的情况下,还有大量老剧积压。我们统计了2015-2018年每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数量发现,这四年我国电视剧年产量都在1.3万集以上,然而,其中只有9000集左右有机会播出,有将近三到四成左右的剧集不得不被积压。
: z4 b( D- \7 a, O7 q
: b% ^! N8 K7 [' t+ P+ Y& b- T' g. z# C% q1 F( v* k7 S# ~
影视公司业绩背锅6 t5 n7 B) [! U1 J3 A
( T/ F& b0 L/ v& y S+ y$ M
5 u7 ~3 w/ p8 t/ j8 Z" [- T9 c电视剧的积压也让制作方面临了巨大的损失。华录百纳(5.90 -0.17%,诊股)、光线传媒(6.55 -1.95%,诊股)等多家影视公司2018年的财报,都提及了积压剧对于公司营收产生的影响,如果影视剧款项不能及时收回,则意味着将有大笔金额转为坏账。( U# P7 \' Y f- }$ x/ F7 m" K
0 \. o3 e! h1 S7 k8 A
) m6 z- b l2 C9 t7 t3 L. E
据光线传媒2018年年报显示,报告期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4763万元,对此,光线传媒给出的回复是:影视剧项目回款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这也影响到了公司的存货,光线传媒同期存货同比上涨4.58%至15.47亿元,其中包括《疯狂的外星人》、《雪暴》、《新世界(6.87 -2.41%,诊股)》和《三体》在内的排在前五名的存货合计账面余额为8.75亿元,占年末余额比例为54.33%。& X7 u F: t# y& J+ C4 E
0 v4 [) F. J% h5 u. ~2 H3 H; |% [* _* b9 k' d/ L( n
存货中大都会出现“跌价”的可能。“以前那些制作成本很高的电视剧,一般卖给视频网站的价格是800万元左右一集,再以单集三四百万元的价格卖给电视台,这种定价基本上可以保证覆盖制作成本。”新元文智创始人刘德良介绍说,网台联动是一线大剧的优先播出方式,然而从去年年中起,视频网站统一调整了购剧价格,亿元买剧的价格几乎不再出现。
' _9 s- X# r) Q4 v7 d }# b3 \$ n- @' @( g& ~$ {3 a- q
8 i5 p0 |" h; U O如何尽快去库存也成了各家公司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某影视公司发行人员陈女士透露,目前资本市场在逐步趋于理性,“之前广电总局电视剧备案剧目公示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广电总局备案的电视剧项目相比去年同期总量下降了不少,这种情况对制作公司的囤货清仓来说是一个需要抓住的机会,就算不能覆盖制作成本,大部分制作方还是愿意‘断臂求生’的”。0 |6 {$ w* T( `- o, v. ^
5 k( y- ]( d4 \" M" ^ W. l
5 d {5 x$ H- O3 A1 B h p库存剧何处逢生 |& n" `# y1 U6 h+ X
& Z8 E, |% i& K! D( p' Z" |( i" a, P, I
自:从2012年中国电视剧年产量达1.7万余集开始,供大于求的情况就已形成。近些年来,在相关部门的调控下,国剧总产量持续下调,无奈雪球滚了多年,积压成了顽疾。4 Z* f8 i0 \2 V, F# \
9 A( F, h; W6 o' V. b% @" C2 V7 u( j, s6 v5 R+ b
“电影、电视剧都是有时效性的,尤其是现代剧。”北京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介绍说,“时代发展这么快,人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现代剧过五年再播,观众肯定不买账。”6 C: n- p: \. ^; u$ q; r
0 ?+ g) a. }! C7 S E, S$ o- A8 I- _# D3 u. a
以4月上线的电视剧为例,据不完全统计7部积压剧播出后,市场口碑都不尽如人意。9 n6 e1 Q9 x; L z6 f9 o
$ m; L" Z. \7 D6 F: K
) q$ M! P6 Y; T7 G( N
事实上,观众也并不一味喜新厌旧,87版《红楼梦》、86版《西游记》以及短短10集的《围城》,这些经典无不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经典永远是少数,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在创作上是相通的,首先得有个好故事,其次还要保证作品质量。”沈望舒表示,整体来看国内电视剧市场在慢慢好转,滥竽充数、跟风赚快钱的确实少了,而且相比于过去来说,这些积压剧的命运并没有太差,“现在多了网络这个播放平台,能解决不少剧的出路。但是就库存剧而言,供大于求这个情况在短期内应该没办法改变,前几年的产量太高了,目前来看价格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了,能上线播出才是底线。”7 I7 \! Q! ~" o+ G
- ~. ]. r1 `3 L+ y" k
' l ^" @# v( {; N5 f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 b# b( q9 h J
: x8 @* i% p% h0 ^5 c/ P1 E' L7 A: v* @+ D
! v6 M0 k. |# A, H e
$ _# W" M2 a5 h+ E- y: p. K; T7 D+ H
来源: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59822403&ver=1652&signature=qUnXzOVKcjZCLJrj*DlHrix3xG1*Or5TotVccJzvSP5lvSqHggUXrEZeVYy0XTgImik1clZfybto*NwGWsO5Mlxm59Z0aNER9Ah-1hoIHEsSVAW0mE19mt2mcRMDlPeE&new=1
8 S; c! _9 `3 [3 ]: { g0 Z, L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