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 f h! v, q1 f' C. f. t5 }8 E0 x
如果被盗,不可能换脸、换眼睛、换手掌, i6 p4 y$ Q# d. }0 m# t) v' b+ O
作者/ IT 时报记者 潘少颖# ?+ P5 ^5 |1 _
编辑/ 林斐 孙妍
7 Q6 O: z( J$ H; h2 G9 R9 v. H这段时间,618 逐渐进入高潮,大家一边 " 薅羊毛 " 一边 " 剁手 ",清空购物车,助力快递小哥。
1 @, b, B5 `0 {# w$ {! \实际上," 剁手 " 不仅会发生在电商大促期间,现在可能真的要时刻保护自己的手了,因为 " 刷掌支付 " 来了。( M* w* S1 R! I+ V' }
此前,腾讯宣布推出微信 " 刷掌 " 支付,在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刷掌乘车已经实现了。根据腾讯的说法,刷掌支付未来会普及,会在很多场景上使用,比如与交通卡、会员卡、校园卡、门禁卡等绑定,刷掌验证身份就能进行支付、入门、签到等,目前正在逐步邀请商家联合打造更多刷掌的应用场景。对于刷掌支付,有网友调侃说 " 我挥一挥手掌,钱就刷走了 "" 出门在外必须握紧拳头 "。
& g* a' U1 P5 A/ M) o2 ^. d! @! j: D: |5 v9 F% T9 m
& X8 q( Y2 J+ R6 i) M- ^) M2 f
$ h/ Z- M, C3 f; p9 W( N) X6 l图源:微信/ \8 k- r4 d# S; V
虽然是调侃,但或许真的会成真。
3 i! L( e( X1 |# x" [+ R$ d刷掌支付的发展模式像极了刷脸支付刚刚兴起时的样子,带来了支付技术的新体验,此后星星之火开始燎原,逐步在各种场景落地,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支付方式。
1 r0 W- I: g" ~0 Q4 H6 ^刷掌支付并非新生事物,2018 年,日本信用卡公司 JCB 开发过一项刷手支付技术,2020 年 9 月,亚马逊发布手掌掌纹识别技术 Amazon One。在国内,汉王科技、远方信息等公司也在进行刷掌服务相关的布局。
& m$ k: p% E$ y3 a+ l' w但是,刷掌可能会面临和刷脸一样的问题,所带来的生物信息识别风险不可小觑。有不少报道表示,在刷掌支付时,设备读取的是手掌中皮下的血管纹路,和指纹的表皮纹路识别相比,更安全,比刷脸支付更难以伪造,而且支付过程无接触,更加卫生。
/ z3 ]2 @; H6 \0 o; d) f" ]2 H生物信息作为识别的一种方式,虽然非常方便,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在于其是唯一的、不可篡改的、裸露在外的,如果被盗,生物信息的主人没有任何退路,不可能换脸、换眼睛、换手掌。在安全与便捷之间,安全显得更为重要。至少,用最原始的密码,一旦被盗,还有挽回的余地。" d5 h1 ?- L. L- ?. K: G, L2 Y# \2 c
回到刷掌支付,虽然根据官方的说法,这样的识别技术比指纹支付、刷脸支付先进了一点,来得更安全一些,但盗取生物信息的技术也在进步,未来能确保刷掌支付一定安全吗?一定没有被盗取的风险吗?2 b. k+ g# f7 C$ s& ^. h2 j% S! e
4 F% i! O- g$ T' e# J0 a
9 R% k/ \: O; R: i, n" T
- _9 ~6 h* K/ o$ R图源:pexels' L0 \! V3 b' P) d' C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此前,公安部门发布过几起由 AI 变脸、变声引发的诈骗案件,因为变脸、变声效果非常逼真,在短短的时间内,受害者就损失了几百万元,技术的发展程度不可估量。如果自己的手掌信息被盗取,恐怕 " 剁手 " 也来不及了。
0 [: o# j8 _) ] M根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生物识别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处理个人敏感信息。手掌信息也是生物识别信息的一种,也不能游离于个人信息保护之外。
$ B3 D! ?2 |) y3 p: m1 l: X* t2 J- ~现在,人们保护个人生物信息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因此,有分析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暂先不论方便程度和使用场景,用户对个人生物信息、个人隐私、数据安全都有了更多的关注,现在大范围推广刷掌支付,让大家去注册自己的掌纹,可能接受度并不高。2 J+ B% s' S! \% {) w
生物信息时代不可逆,在不少领域,对生物信息的确有需求,生物信息识别也在成为各家企业发力的重点之一。所以,这对相关机构在采集、存储和传输个人生物信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必须更加谨慎。比如采集生物信息时要遵循 " 最小必要 " 的原则,在利益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立场,在应用到商业场景时也要守住安全底线。
2 V3 G9 x* u0 |$ H4 K; g2 R# B现在,指纹支付和刷脸支付已经较为普及,刷掌支付相对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区域,对企业来说,越是空白的领域越能挖到第一桶金。但如果抱着这个目的大肆开拓刷掌支付市场,恐怕不久的将来就会 " 翻船 ",也不是整个行业的长久发展之计。& L7 O/ ~; g( ~) e. J4 w+ U2 c! ^
脸庞、虹膜、手掌……人身上的几乎每一个可以作为生物验证的信息,都在被一一攻破。这些看似非常可靠的 " 身体密码 ",有时也会脆弱得不堪一击,而作为生物信息的拥有者,有时也无能为力。一旦被盗或者被攻击,这些裸露在外的生物信息无法受到保护,带来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所以才会出现有购房者戴着头套进入房屋销售公司的有趣现象,央视的 315 晚会也曾报道过,线下门店里的摄像头可以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人脸识别,捕捉、记录人脸信息。( U/ Y# l$ `3 t% y3 P/ ~
想说的是,在一些非必要的情况下,希望能放过老百姓的 " 身体密码 ",没有人愿意戴着头罩、眼罩、手套,全副武装才敢出门吧!& a) f6 q+ y" u4 C
排版/ 季嘉颖
* y# C4 M1 A; v4 g; s图片/ 微信 pexels 东方 IC
+ A5 Q" ?8 e" t( x来源/《IT 时报》公众号 vittimes
7 ~5 c3 ~: H4 k# VE N D
( m: l G1 E& x; N
; Z# |' e4 R* O! l$ c2 y$ s. f6 m7 q3 H/ l. M1 I
h" W3 p# Y* y0 N- T6 U5 N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