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游戏之夜么? 在欧美比较流行: 新老朋友聚在一起,玩着类似狼人杀、真心话大冒险这样的游戏。 当然。 跟国内不同的,他们还有各种喜欢在派对干的事…… 这种天生自带黄暴大尺度元素的活动。 自然少不了,惊悚恐怖片。 这不,奈飞就出手了。 而且玩得,特,别,大! 开箱灵魂 It's What’s Inside  单看这个类型叠的buff,就绝对勾人:  在圣丹斯首映获得好评后,迅速就被奈飞以1700万美元买下,是圣丹斯电影节历史上售价最高的电影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 这样一部没有大牌导演,没有知名演员,甚至题材也不够新鲜的导演处女作。 到底是哪里打动了奈飞? 看完后,这么说吧。 虽然创意是老瓶装新酒。 但能这么冲的。 今年,独一份啊。 01 核心创意其实非常简单: 一场派对,一群朋友,一个黑箱子,一款游戏。 像是剧本杀? 不,远比剧本杀复杂。 故事开始于一场婚礼。 一个富二代准备在结婚的前一天,在自己的郊区别墅里举办一场单身派对,为此邀请了他的朋友们。 参会者,加上富二代本人,一共八个,四男四女,关系各异。  其中,有一个许久不见的朋友,特地带来了一个黑箱子。 里面装着一款最新的科技产品,也是一款正在测试的派对游戏。  灵魂交换机。 没错,跟你想象的一样。 所有人围着机器坐好,然后在太阳穴位置贴上机器附带的两条电极。 打开机器。 瞬间。 在座诸位,灵魂互换。 而游戏的内容? 就是让大家在灵魂交换后,互相猜测身份: 猜谁的灵魂,进入了谁的身体。 猜中就赢,没猜中就输。  看几轮下来,谁藏的最深。 而为了保险起见,游戏的操纵者,也就是带箱子来的那个朋友,他不参与竞猜,也拥有随时中止游戏的权力。  四男四女,互换身体。 既能破冰,又能窥秘。 新奇,刺激,还没啥风险,这可比什么你画我猜之类的酷太多了。 简直是新一届的派对神器啊。 看这群人的样子,也能猜到现场会有多嗨了。  但注意。 这只是一开始。 是理想状况下。 更是不出意外的情况下…… 要知道,在恐怖片里,出意外。 才是最大的不意外。 02 不论是派对元素的恐怖片,还是灵魂互换的游戏设定。 其实很多作品都有过涉及: 前者,比如《尸体游戏》,久别重逢的朋友们在玩“谁是凶手”的游戏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人死了,然后开始了惊悚的猜真凶的故事。  比如《回应我》,这些年轻人通过陶瓷手跟鬼说话:有点类似于在我们国家通过“笔仙”“碟仙”之类的游戏和鬼聊天。 然后当女主角见到自称是她母亲的鬼魂的时候,恐怖的故事开始了。  而后者。 像《万能钥匙》《逃出夺命镇》,通过互换灵魂夺取身体,通过换脑占据鲜活肉体。 也能比较容易地指向邪教,引申种族歧视的不安与恐惧。   但在《开箱灵魂》这,没有这么高大上。 它更下沉,更极致的想触达的点是? 欲。 电影开场就给过暗示: 女孩在房间里化妆打扮,在社交媒体上学习,尝试着做点改变增加和男友间的情趣。 但男友却在房间里自己偷偷看小电影。  只是性生活不和谐? 不,是他们之间的渴望存在错位。 而参加单身派对的四男四女,仔细看他们聊天八卦的内容,依然是朋友间的,谁和谁好上,谁和谁分手,谁曾为谁大打出手。   一边存在欲望的错位。 一边又有了灵魂互换这个游戏。 结果猜也能猜得到。 肯定是: 纵欲啊。 故事也是这么来的。 一开始,大家还按规则来,在进行了灵魂交换之后,有模有样地互相猜身份,有说有笑地判定输赢。 但突然,其中一人惊悚地发现: 自己明明在另一个人身体里,但却被其他人抢先认领了身份。 更惊悚的是,明明说不参与游戏、可以中止游戏的仲裁者,也偷偷进入了别人的身体。 对,当第一个说谎者开始出现。 游戏就必然越走越偏。 毕竟,灵魂互换可不是单纯的身份变更这么简单: 举个例子。 当A的灵魂,进入B的身体里,然后又通过伪装让其他人以为他是C的时候。 A其实就拥有了某种匿名性。 至于真正的B,真正的C?也可能藏在别的地方。 就像几乎所有匿名聊天室,都会出现的极端言论一样。 匿名约会局,自然也能激发出最本能的欲望。 干柴烈火,激情澎湃。 还有更多可能。   更别说这群朋友之间,本就有着不同的过往交集与复杂关系。 甚至还有经济地位,才貌品相的差别。 游戏之夜? 不,纵欲之夜。     但故事还不止于此。 一个线索。 在游戏间隙,大家都回到自己身体之后。 其中一人偷偷对带机器来参会的那位朋友,表示了道歉。    原来,早年曾经因为争斗,举报,导致了他被学校开除。 也由此抛出了新问题: 这台灵魂互换的机器被他带到现场,真的只是来玩游戏? 果然,随着新一轮游戏开始。 更多的意外开始出现。 隐藏在别人身份下的男男女女,过去有贼心没贼胆的人,开始偷欢放纵。 但如果现实中是情侣,甚至有婚姻的呢? 嫌隙,怀疑,甚至互相诋毁,出轨,做贼心虚,诬告甩锅。  故事带来的惊悚一面也在此: 灵魂互换挑动的,是每个人心底的真实欲望,毁掉的,则是现实中的亲密关系。 但关系被毁掉还是其次。 要是,再来一两个死亡? 果然,怕什么来什么。 当阳台上偷欢的两人意外坠亡,电影真正进入了“死局”: 肉体已经死亡,灵魂又该去哪?  靠着“灵魂互换”这个设定,这部电影把人心,人性,以及欲望等话题,玩出了花。 可就冲这一点。 能算得上是惊悚恐怖吗? 03 换灵魂这个命题其实一直有着更深的讨论: 对于优秀肉体的渴望。 在《万能钥匙》中,是老年人渴望年轻人的肉体。 比如影片在前半段特地加入很多通过镜子强调女主角的肉体的镜头,暗示了女主年轻的肉体才是反派所追求的目标:   在《逃出绝命镇》中,由于故事变成了白人想要黑人的强壮身体,而又想“去其脑(思想)”,因此这种对于身体的渴望又增添了些种族意味:  而在《开箱灵魂》里,这一层更加具象: 人生。 相比于沉闷的过往,更光鲜亮丽的成功人生有着致命吸引力。 为此,哪怕三观尽毁,道德沦丧。 电影里其实做了充足的铺垫。 开场的主角是一个社交小透明,在一段糟糕的情感关系里受尽折磨,满身怨气。 但朋友拥有出众的身材样貌,当网红受人追捧,随便一条状态都点赞热烈。 粉丝无数。 突然,她有机会成为她。 获得她的生活,享受她的目前的一切。  时长,是永远。 那答案是什么?  人性的丑恶与恶意自然而然的萌生。 电影后半段,大家开始勾心斗角,思考应该怎么交换身份,才能在警察到来之前,达成各自的目的。 把故事说圆满。 让Sir想起了香港电影《神探》结尾的换枪。  为此: 威胁,交易,妥协,背叛。 裹挟在其间的,是身份,地位,情感的差异。 人性被各种放大。 最后都是一地鸡毛。   至于结局? Sir不剧透,相信肯定能吓你一跳。 但更有趣的,是戏外。 虽然在圣丹斯电影节惊艳全场,还卖了1700万的高价。 但上线后,豆瓣评分也只有6.8。 说的最多的声音,当然是大家认不清里面的角色,名字太多,又互换灵魂,还穿几层马甲。   观众很容易对不上号。 但其实细看。 虽然是导演的处女作,但已经能看得出创作者为此花的工夫: 导演使用了很多所谓的“道具”和转场,来提示每个肉体对号入座的灵魂。 比如通过提前拍摄的宝丽来照片来提示谁到了谁的身体里。 再比如通过红色的光提示这个肉体背后的灵魂到底是谁。  甚至为了更好地展现八个人的戏所产生的信息。 导演更是采用了很多高效的叙事手段。 比如电影开始的时候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图片、视频拼接的一组蒙太奇来让观众对登场人物建立初步印象: 甚至在一开场,就用一个以人物为引导的长镜头。 从主角到达故事的发生地的那幢别墅开始,到跟随主角进入室内认识朋友,镜头环绕在场所有人。 最后又跟随主角来到室外看到派对主人。 一个镜头就把基本信息一口气交代完,这就是效率。 而在之后介绍福布斯和他妹妹的往事的时候,电影则通过黑白的定格效果来快速展示故事。 这些能被一眼察觉到的新意,也是Sir觉得这部片不该只有低分的原因。 虽然依然存在文化的隔阂,以及设定产生的人物混乱。 但导演在叙事上的快节奏和高效,在运镜和画面设计的新颖想法,在一众作品里已经足够亮眼。 完全对得起,奈飞花出的大价钱。 尤其,在近些年不断躺平,通过回归经典IP,制作续集吸引情怀粉来“安全”生产的惊悚片类型里。 《开箱灵魂》绝对算得上一口烈酒。 正如这些高赞评价所说: 它的烧脑和发癫。 撕破的不仅是当下惊悚恐怖片靠跳吓堆砌的无聊乏味。 更戳穿了那些掩饰欲望的套路,以及无数假装岁月静好的空虚人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Chocolate 查看详情: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37040725869281832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 05:30 , Processed in 0.0321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